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三十六章活神仙张三丰亲自迎接

无线电子书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锦衣卫福建系统当初是为了监察朱棣而设立。

  后来,福建被朝廷直辖,布政使成为大明所有行省中,品级仅次于阁老,位列内阁之下,百官之首。

  以及福建和燕华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些年,锦衣卫在福建的系统,非但没有裁撤。

  反而不断完善。

  如今,论锦衣卫监察之严密。

  相较于金陵,恐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金陵是天子脚下。

  居于金陵的大人物很多,虽然百官都惧怕锦衣卫,可锦衣卫其实也忌惮金陵的权贵。

  相互制约,反而限制了金陵锦衣卫的发展。

  福建则不同。

  所以,当朱棣要途径福建,由金福线前往金陵的消息传来。

  消息尚且在布政使衙门时。

  锦衣卫就将消息,快马加鞭送往金陵。

  闽县。

  闵镇。

  昔日的小镇,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总人口七十万,常住人口五十万,体量无比庞大的镇。

  被誉为,‘天下第一镇!’

  以小镇原址为中心,两纵两横,四条可并行八驾马车的水泥硬化,永备道路,向四面八方延伸。

  金福线更是直通闵镇。

  呜呜呜…

  一列火车冒着白气,汽笛轰鸣声中,在闵镇车站的月台旁停下。

  列车车厢打开。

  一群身穿儒衫、或是燕华式学生装的年轻读书人,纷纷从一节节车厢内,结伴走出来,聚集在月台上,激动议论着。

  “咱们应该没有耽误吧?”

  “没有,我有确切的消息,这个消息从布政使衙门传出来的,燕王今天抵达。”

  “不错,我也有确切消息,布政使铁铉大人,昨天与沈仁将军,率领福建文武百官前往闵镇,迎接燕王,咱们肯定没耽误时间。”

  “燕王离开咱们福建,这是第一次回来啊。”

  “是啊,别耽搁了,赶快去雇马车,快点去码头。”

  一群读书人,大约有数百人,浩浩荡荡涌出车站。

  类似这种情况。

  在朱棣即将抵达福建,途径福建,前往金陵的消息传开后,就在福建上演。

  不但读书人乘坐火车赶来。

  还有福建的商贾。

  更有无数百姓,自发赶来。

  日上三竿。

  闵镇码头。

  高空俯视,整个码头四周,乌泱泱一片,人头攒动。

  码头内部。

  布政使铁铉转头向码头外面,黑压压的人群看去,震惊之余,又觉得合情合理。

  福建如今的一切。

  可以说,都是这位,即将回来的燕王一手缔造的。

  若非消息传开的时间较短,很多百姓还不知道。

  若非,交通还是不便,很多百姓都来不及赶过来,火车的运输能力也有限。

  恐怕,此刻,涌向闽县,涌向闵镇的百姓,就不止两百万了吧?

  以往,闵镇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也才七十万。

  可自从这位要途径福建的消息传开。

  短短数日,就有超过百万人口,通过火车、骑马、自行车、牛车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涌入闵镇。

  他想不感慨都不行。

  但,更多是深深的忧虑。

  此番,这位回朝,会不会发生危险?

  太子爷,将会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位?

  这些,他虽忧虑,但无法预判。

  可福建的情况,作为福建布政使,他能预判。

  若是燕王朱棣在回朝期间,遇害。

  福建恐怕会第一时间,脱离大明!

  这种预判,可不是他开玩笑。

  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虽然这些年,太子不断把燕王主政福建时期的官员,逐步调离福建。

  将朝中一些年轻有为,支持革新,或者中立的年轻官员派往福建担任地方官员。

  近距离观察福建,主政福建,历练的同时。

  太子爷未尝没有,削弱燕王在福建影响力的目的。

  可那又如何?

  县令、知府、布政使这些官员是流官制,从各地调配而来。

  也拥有着极大权力。

  可县尉、吏员、衙役这些官员,可都是出自福建本地。

  而这些人,平日里看似掌握的权力不大,没有资格和县令、知府、布政使这些主官抗衡。

  随意一个藐视上官的帽子扣下去。

  就能狠狠敲打这些地方本土派微末小吏。

  可这种情况是,地方本土派微末小吏,一盘散沙,无法团结起来。

  一旦有人,能影响这些地方本土派,让他们团结起来。

  那么,什么县令、知府、布政使都只是个摆设。

  这种情况,一般情况当然不可能出现。

  但恰恰在福建出现了。

  整个福建,谁不感念这位燕王?

  这位若是回朝期间遇害,这些福建本土派,极有可能在掌握一定政经权力的乡土村社农村,以及福建学社读书人的支持下,团结起来,脱离朝廷,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而且。

  他身边这位福建最高军事长官。

  也让人不放心。

  谁不知道,沈仁其实早在燕王主政福建时,就已经投效了燕王。

  之所以没有离开大明。

  无非是陛下不放人。

  而且,沈仁也有报答陛下提拔知遇之恩,想要等陛下百年之后,再去燕京。

  ‘希望,太子不要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吧。’

  铁铉默默叹了口气。

  说实话,他自从来到福建担任布政使后,深入了解福建的发展,真的打心底里佩服这位燕王。

  福建的底子,打的太好了。

  他和练子宁,作为革新派中,唯二出任地方布政使的革新者。

  分别能被任命在福建、以及蒙汉示范区。

  这也是他们的荣幸。

  无论是为大明的利益着想,还是从个人情感出发。

  他都不希望,太子再做出不理智行为了。

  “沈将军。”铁铉余光看着沈仁,低声询问:“沈将军是不是也要离开咱们大明了?”

  沈仁微微愣怔。

  笑笑,没回答这个问题。

  铁铉嘴唇动动。

  刚想继续说。

  “张真人!”

  “嘶,真是张真人,燕王当年主政福建时,张真人就来过福建,我亲眼所见,没想到张真人还活着!”

  身后传来的惊呼、骚乱打断铁铉思绪。

  铁铉、沈仁为首,福建军政官员纷纷转身。

  满头白发,依旧鹤发童颜的张三丰,在一名负责在外围指挥将士,维护秩序的将领陪同下走来。

  铁铉、沈仁相互错愕对视。

  竟然把这位都惊动了?!

  张三丰之名,或许在百姓中,影响力不大。

  可在精英层中,这位闲云野鹤的道家人物,影响力可大得很,非同一般!

  别看他们一个贵为布政使,一个贵为一省最高军事主官。

  但在这位面前。

  也不敢摆谱。

  也得对这位真人,予以礼遇和尊重。

  甭管愿不愿意,甭管是不是真心,至少明面上,都不能怠慢。

  因为这是对文化的尊重!

  这位张真人,某种程度,现在已经成为,这一时期,中原道教文化的代表。

  不尊重这位。

  就是不尊重道教文化!

  不尊重文化。

  那就是对祖先的背叛!

  这种人,从古至今,都是要遭人唾弃的。

  “拜见张真人!”

  铁铉、沈仁为首军政官员,迎上张三丰时,就忙行礼。

  张三丰坦然接受后,回礼。

  铁铉笑道:“没想到,把张真人都惊动了。”

  此刻,铁铉内心,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倒是知道,这位张真人和燕王相识,可没想到,此番燕王回朝,竟然能把这位给惊动了。

  这无疑代表了,中原道门对燕王朱棣的态度!

  十几年前。

  据说,燕王和张真人还交过手。

  后来,这位张真人被燕王在福建施政所吸引,继而折服。

  十几年后,燕王再次途经福建,这位影响力巨大,被人称作活神仙的真人,竟然亲自来迎接?

  前些时日,陛下抵达福建,视察福建,都不曾惊动这位啊!

  张三丰宛若超脱尘世,笑答:“前些时日,云游至贵州,听闻陛下视察福建,忽然想起,十几年前,燕王主政福建时,贫道曾来福建,并且还亲自观摩了福建的乡土村社建设,更为燕王提过一些建议,心念一动,这颗道心就无法静止如水。”

  “此来福建,一,想再看看,经过十几年发展后的福建,是什么样子。”

  “二、也是为了安抚道心。”

  “抵达福建时,听闻燕王要途经福建,于是就来了,希望没给诸位大人造成纷扰。”

  “没有,没有。”

  “张真人能来福建,那是我们的荣幸。”

  “昔日张真人为燕王提意见,还望张真人此番也能为福建建设,再献良策。”

  福建官员纷纷开口。

  谁敢承认,这位真人来福建,给自己造成纷扰。

  保管传扬出去,亲朋好友,都得躲着他。

  何况,依着这位真人的影响力,人家来福建,还真是给他们脸上贴金。

  若非恰逢燕王回来。

  他们想见一见这位活神仙,恐怕也是求而不得。

  铁铉强压着激荡的情绪,做一请的手势,“张真人,请。”

  很快,众人来到最大的一座码头前,再次站定。

  张三丰被众人簇拥着。

  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后。

  铁铉转移话题,请教道:“真人观福建如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

  “福建可以说是我朝,最发达的行省之一了,较之老道十几年前来福建,现在的福建,无疑更加繁荣富强,家家户户仓廪足…”

  “农村,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山林中,成片成片的各类果树…”

  “村村都有,富有特色的村办工厂,福建虽然重工业发展缓慢,但轻工业产业区,却已经发展起五个…”

  “论经济发展,福建当之无愧是我朝所有行省中首屈一指的。”

  福建官员,脸上都露出,与有荣焉的自豪笑容。

  这些年,随着全面开海后。

  江浙等地,虽然抢走了,原本属于福建的海贸第一大省的位置。

  但福建,并没有因为丢失海贸地位而衰落。

  相反,按照王爷当初制定的战略。

  继续坚持对外海贸,对外开拓的路线外。

  开始全力发展,燕王当初制定,却没有来得及施行的向内经济战略。

  全力开发,大明内部市场。

  两条腿走路。

  让福建,即便丢失了海贸第一大省的殊荣。

  福建依旧十几年,牢牢霸占着,朝廷第一赋税大省的位置!

  江浙对此咬牙切齿,想要追赶,却怎么也办不到。

  至于原因嘛。

  其实也众所周知。

  福建模式!

  如果江浙等地,肯全面推动雇工身股制,凭借江浙地区的资源优势、人口优势。

  说实话,肯定有一天会超越福建。

  可谁让江浙地区,这些年,始终是保守风气占据上风。

  “不过…”张三丰突然话锋一转,“相较于蒙汉示范区,福建作为大明首个全面变革的行省,我看,这些年,对于新风潮,新风尚的积极吸纳方面走到后面了,老道两年前,曾去过蒙汉示范区…”

  铁铉连连点头。

  风潮、风尚方面,落后于蒙汉示范区,他是知道的。

  毕竟,他和练子宁是好友,经常互通书信。

  对示范区他是了解的。

  示范区蒙汉杂居,两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的崭新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而示范区在政策方面,朝廷也予以了十分宽松的氛围。

  种种原因造成了,示范区在变革方面,更容易接受。

  朝廷对此,多半也睁只眼闭只眼。

  于此同时。

  来码头盯梢的锦衣卫密探,则焦急催促,“快!快把张三丰出现在福建,亲迎燕王的消息,快马加鞭送回朝中!”

  呜呜呜…

  就在此时,悠长的汽笛声,从拓宽的闽江河道下游传来。

  “汽笛声!”

  “快看!铁甲舰!燕王的铁甲舰!”

  “燕王回来了!燕王回来了!”

  当人头攒动的百姓,看到下游,十六艘铁甲舰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在汽笛鸣响声中驶来,整个码头瞬间沸腾。

  欢呼声响彻整个码头。

  朱棣被惊动。

  从船舱走出,站在舰首,看着欢呼的码头方向,手忍不住攥紧护栏,一时间,思绪万千,‘回来了,阔别十几年,他再次回到福建了。’

  徐妙云、乌云琪格为首众人,站在朱棣身边,看着远处人山人海的景象。

  全都,默默看向朱棣。

  就当朱棣,即将站在福建的土地上时。

  金陵!

  “报!报!报!”

  “燕王途经福建,将经由金福线回朝!”

  一名锦衣卫,搭乘火车,历经数日时间。

  也终于将朱棣,回来的消息,送抵金陵。

  顿时。

  整个金陵瞬间躁动。

  金陵上层,闻风而动。

  一辆马车,从朱紫巷驶出,驶向皇城。

  马车内。

  吕本激动握拳,和坐在对面的胡惟庸,相视得意一笑,狰狞笑道:“胡相,朱四郎回来了!”

  胡惟庸含笑点头。

  看向已经出现在视线中的洪武门。

  太子在奉天殿召集所有人。

  朱四郎回朝,震动的确很大。

  若是朱四郎死在此番回朝过程中,想必,震动更大!

无线电子书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