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华文明,将愈发璀璨

无线电子书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大宋庆历六年九月,西北战事如火如荼。

  韩琦派张亢景泰等人西击元昊,包围了邈川城,又进攻卓啰城,战事顺利。

  如今邈川城外的西夏军已经被全部肃空,宋军正在轰击城池。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辽国忽然进犯高丽,在高丽龟州一战,高丽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南逃。

  后世的平壤并非高丽的国都,而是高丽的西京。

  高丽国王王徽南逃到西京之后,就留下大将康成治驻守,自己则逃往了开京,也就是后世朝鲜开城去了。

  虽然辽国曾经攻破过开城,并且占据过一段时间,但王徽决定死守开京。

  因为这里被两条河流包夹,分别为浿水(礼成江)、泥河(北汉江),且西面就是渤海,地势极为险要,方便宋军海军来援。

  而更南的区域虽然也是高丽的地盘,如后来的汉城为高丽南京,大邱市东面为高丽东京,但南方几近无险可守。

  所以为了国家不被灭亡,高丽国王也只能孤注一掷,选择在开京与辽国决一死战,守住自家的国都。

  几乎是在政制院会议结束的中午,诸多宰相商议之后,就立即前往后苑找赵祯商谈。

  赵祯得知了情况,又听说这一战能把青塘、卓啰和南以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当时就差点没乐死,美滋滋地发兵。

  有宋一朝对于燕云十六州充满了执念,北宋末年宋徽宗还扬言谁能收回来,就封谁为异性王,就足以见得宋王朝对于这块土地的重视。

  归根到底,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没了燕云就没有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守要地,如此随时要面对他们的进攻压力,为了守护国土又不得不重兵把守,以至于军费开支众多,国库糜烂。

  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能够收回来的机会,赵祯不乐死才怪。

  九月二十二日,上午辰时。

  昨天下午赵祯光速签署了调兵令,枢密院也光速通过,随即兵部和枢密院迅速开始抽调汴梁禁军。

  如今大宋六十余万军队,除开陕西路、河北路加起来约三十万,以及地方上分散的二十余万以外,汴梁还剩下二百来个营,也就是差不多十万左右。

  与军队改制之前,汴梁聚集接近四十万禁军,总计六百三十余个东京营相比,此时的禁军显得更加精炼,也更加强大得多。

  剔除掉了军中老弱以及混日子的沙子,只留下敢打敢拼的精锐之士。再加上每十营为一军,每军都有一名将领担任军指挥使,管理日常训练和军队纪律,大大提升了战斗力。

  此刻范仲淹刚刚去了枢密院拿到了调令,等他从枢密院出来的时候,赵祯就已经在等他了。

  自枢密院出宫最近的道路是往南从端礼门出去,但范仲淹今天要出发就要从西华门出去先去汴梁禁军营,把士兵领走,所以他走的是北面文德殿后门,再从复道往西面的西华门去。

  垂拱殿门外,赵祯从北宫出来,赵骏等宰相则从大庆殿后门出来到了紫宸殿门外,两边汇合之后,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了范仲淹从文德典后门出来。

  在宫里范仲淹的行动自然都被他们掌握,见大家都在复道上等着他,范仲淹忙不迭地走过去向赵祯行礼道:“官家。”

  “嗯,朕与汉龙他们一起送送希文公。”

  赵祯双手背负在身后,脸色略有些潮红,显然情绪还是颇为激动,毕竟这可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事。

  赵骏已经跟他说过,有宋一朝都只有北宋末年短暂收回来,而且还是靠买回来的,又很快被人击退,甚至因此而让大宋沦为后世的笑柄。而这样的壮举却即将在他手里发生,怎么能不让人兴奋?

  “臣万死,劳动陛下大驾。”

  范仲淹连忙回道。

  “呵呵。”

  赵祯摆摆手,随后先向西华门迈步而去,边走边说道:“此战不比之前,之前与西夏辽国的大战虽然重要,奠定了我大宋如今地位,但燕云十六州一直是我大宋的心病,朕亦是极为重视。”

  “是啊,燕云十六州,太祖、太宗亦是多次想拿回来,可惜总是功败垂成。若是此战能夺回,我大宋才算是真正重新回到了曾经盛唐时期的强盛。”

  旁边晏殊也感叹了一句。

  众人每個人脸上都露出凝重的神彩,不夺回燕云,它就永远是大宋头上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令人心痛。

  “臣必当竭尽所能,让燕云重归汉土。”

  范仲淹严肃说道。

  几个人并排走着,赵祯走在做前面,赵骏在他的左手边,范仲淹在他的右手边。

  接着是两侧以及身后诸多宰相,一个个缓步向西华门而去。

  赵骏的双手也背负在身后,抬起头看了眼晚秋时节略有些苍白的暖阳,笑着说道:“其实老范你也别太有心理压力,以目前大宋的体量,打赢辽国还是没多大问题,只是我们不想立即吞并偌大辽国而已。”

  “嗯。”

  范仲淹微微点头应了一声。

  “人心不足蛇吞象,大宋也才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辽国接近六百万平方公里,想一次性吞掉两倍于自身的国土,现在对我们来说还是很吃力。”

  赵骏一边向前走一边说道:“但这一次,我就要给辽国种下衰败和灭亡的种子,失去燕云之地,耶律宗真恐怕就要如芒刺背,更加疯狂地举国之力发展火器军工,从而让他的国力愈发衰败吧。”

  “看样子朕灭亡辽国,收取东北,达到连盛唐都达不到的庞大疆域,指日可待矣。”

  赵祯脸上抑制不住笑容。

  盛唐虽然强大,拥有将近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面积都来自于羁縻州,如安西、安北、安南、安东等都护府。

  羁縻州确实可以纳入地图疆域里,因为羁縻州属于实际控制区域,羁縻只是控制手段,与当地首领或统治者合作,共同管理,只是相对于中原地方控制力稍弱,并不代表羁縻州就不属于唐朝。

  可大宋要做的并不是羁縻州,而是实实在在地把这些地盘纳入到他们的版图里。将来会利用火车、轮船充当交通工具,从而真正实现地方控制,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天高皇帝远,一旦中原王朝有风吹草动,远方边陲羁縻州立即就能造反独立。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大宋能够把西域、东北、漠北等地方正式收回来,也就是把西夏辽国以及黑汗王朝、西州回鹘等地方消灭,不再设置羁縻州,而是真正纳入版图,那么大宋就确实要比唐朝鼎盛时期还要更强了。

  毕竟一个是羁縻统治,一个是实际控制,不可同日而语。

  “是指日可待,但老哥也别高兴得太早。”

  赵骏泼了一盆冷水道:“地盘越大,治理就越困难。我们后世那样发达的程度,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毛熊老大哥,一夜之间就能分崩离析。除非我们丧心病狂到把所有人都屠光,然后让汉人去占据这片广袤土地,否则民族冲突问题不可避免。”

  “是,朕自然知道。”

  赵祯从刚刚的兴奋当中稍微冷静了一些,点点头赞同赵骏的意见道:“朕明白这些道理,所以朕也知道很多事情不能急于一时。”

  “嗯,我就一直担心老哥你看到我大宋强盛了,就一拍脑袋说要去大下一片大大的疆域。”

  赵骏很欣慰于赵祯有自知之明,但又怕打击他,于是接着道:“不过老哥你也别太担心,封建社会的统治根基其实还是生产力,只要生产力上来,人们能吃得起饭,穿得起衣,动荡就会小很多,反抗力也会小很多,剩下的自然就是统治和教化的手段。”

  清朝就是这样,满清才多少人入关,可只要他们打赢了,之后建立起清朝,又赶上明末小冰河结束,红薯土豆等产物传入,生产力爆发性增长,那么百姓造反的动力就小了。

  虽然满清统治时期造反次数非常多,但动摇他们统治的却很少,而且多集中在清朝后期,前中期的造反并不多,就可以知道大宋如果占领了那广袤的土地,只要能提供足够的生产力,养育得起那么多人口,那么统治根基还是会非常牢固。

  之后就只需要完成教育和思想改造,把周围民族合理地打造成中华民族之一,是五十六个不可分割的一家人,那么说不好那些民族内部,都会有大贤主动来为汉人辩经,老老实实地让他们成为高贵的大宋子民。

  就像高句丽、日本、新罗的百姓,做梦都想成为大唐子民一样。

  几个人边走边聊着,没过多久就到了西华门,西华门外有一支小型队伍在等着了,他们约有二百余人,排列出整齐的队伍,全副武装,如一群钢铁一般的战士矗立在原地。

  狄青骑在马背上,更远的地方如清泰街、西华门街、启圣院街外,很多百姓围在附近,对这支站在西华门外的军队评头论足。

  “这就是我们大宋的军队,好生威武雄壮。话说,他们站在这里做什么?”

  “你还不知道,没看报纸?”

  “没呢,今天上午做工去了,哪有时间看。”

  “辽国进攻高丽,官家要为高丽出头呢,打算派人去救援。”

  “又要打仗了吗?”

  “怕什么,现在咱们大宋你看谁还敢招惹,连辽国都只能欺负高丽了。”

  “也是,有了如此强盛的军队,我大宋已是无敌手了。”

  百姓们纷纷说着。

  这就是一支强盛军队能给人们带来的自信力。

  本身古时候汉人就是这世上最自信的民族,有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呐喊。

  远不像后世某些人只信奉外国的月亮最圆,即便不能投胎到国外去,也要冒着生命和被老墨撅的风险润到异国他乡去吃甜甜圈。

  虽然到了大宋这种自信力被稍稍击溃了一些,可也就是官方层面,民间这种自豪感依旧还在,远远没有衰败。

  因此大宋民间向来都武德充沛,不惧怕敌人,更不畏惧战争。

  现在别说大宋已经击败西夏和辽国,重新登顶亚洲一哥的宝座。即便没有击败,恐怕民间百姓也是期盼着大宋再次崛起,狠狠地扇一次李元昊和耶律宗真的耳光。

  此刻众人已经走到了西华门口,赵祯不便出宫,就停在了原地,外面嘈杂声音涌来,虽然听不清楚百姓在说什么,却总能猜到那么几分。

  “黎民百姓在看着,想来他们也在期盼着朕能夺回燕云,让那里的汉人重归故土,让大宋再次强盛!”

  赵祯从宫门洞里远眺看到了宫外连栋酒楼中,不知道多少人正趴在栏杆上说着话,于是扭过头对着范仲淹,不由得感慨道:“希文公,此战,全赖你了。”

  “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万民百姓所托!”

  范仲淹认真拱手一礼。

  “此去小心,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赵祯想起了王曾前不久病逝,吕夷简现在还卧病在床,恐怕没多久可活,不由得关切地握住了范仲淹的手说道:“辽东天寒,切不可以身犯险。”

  “是,臣知道了。”

  范仲淹抬起头,看了眼天色道:“天色差不多了.”

  他正准备告辞离开。

  赵骏忽然说道:“先等一等,我有话说。”

  “怎么了?”

  范仲淹不解。

  众人也都看了过来。

  赵骏眼珠子转了转,倏地笑道:“本来是有几句话要嘱咐,不过我觉得还是用大宋笑话说给你听更发人深省一点。”

  听到这句话,大家脸色微变,倒是赵祯饶有兴趣道:“大孙说来听听。”

  不是赵祯免疫了或者已经摆烂,而是自从大宋击败辽国和西夏之后,赵祯的自信力也提了上来。

  以前大宋的自信力被击溃,并不是民间被击溃,而是上面的权贵被击溃。

  从大臣到皇帝,对辽国惧怕得要死。

  赵光义时期一次驴车漂移,摧毁了大半宋朝上层权贵的自信心。即便到了宋真宗赵恒时期,若非寇准的话,恐怕赵恒早就迁都跑路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大宋真正的强大起来,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面对曾经怕得要死的辽国。

  就好像以前你瘦弱不堪,总是被欺负,那自然只会越来越自卑。

  可伱在健身房苦练两年,一身肌肉,轻轻一推就能把曾经欺负霸凌你的人推出三五米,这个时候你就只剩下蓬勃的自信力。

  所以赵祯对于以前令他十分难堪的大宋笑话态度也慢慢有了改观。

  大宋笑话本身就是在讽刺大宋。

  可你讽刺的是以前的大宋,跟我现在的大宋有什么关系?

  唯有晏殊、蔡齐、宋绶等人对大宋笑话还是抗拒。

  不是他们自信力没提上来,而是这毕竟是封建社会,他们得考虑皇帝的感受。

  当着皇帝面骂他,总归是一件作死的事。

  有时候官家听了你对他的讽刺,只是淡然一笑没有追究,那就是大度。

  可一旦官家动怒,那讽刺就成为了罪名,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伴君如伴虎呀。

  但好消息是这个皇帝是赵祯,更好的消息是赵骏已经把赵祯轻松拿捏。

  就看到赵骏稍微沉思后说道:“宋军收回燕京后,一个幽州汉人老太观看童贯的入城式时,指着他就说像自己的外甥。

  别人训斥她:“瞎说什么,这是广阳郡王!”

  老太太:“他干了什么能封王?”

  别人回答:“他赶跑了契丹人。”

  老太急切地问:“他能不能把宋人也赶跑啊?”

  “怎么样,有没有从这个笑话里听出点我想表达的意思?”

  赵骏看向范仲淹道。

  范仲淹略微沉吟,随即说道:“我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最好能编成简单易学的歌曲,在军中传播。”

  赵骏说道。

  “我知道了,我会让幽州汉人心悦诚服地回归他们的祖国!”

  范仲淹面色严肃。

  燕云汉人已经离开他们的祖国太久。

  如今也是该回来的时候。

  而既然是接同胞回家,那自然也该有对待同胞的态度。

  若是打下燕云,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那换来的,就必定是离心离德。

  届时燕云汉人,也只会说一句“还不如不回来。”

  所以赵骏一直强调的就只有一个——做好军队纪律,欢迎同胞回家!

  “好了,我走了!官家,臣告辞!”

  范仲淹再次向赵祯拱手一礼,随即扭过头走出宫门,翻身上马,看向宫门最后一眼,便要往北,直入燕云。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赵祯以及政制院诸多宰相都久久不愿意离开。

  这一次范仲淹承载的是他们期盼燕云故土回归的希望,也是大宋数十年来,心心念念,难以忘怀的伤疤。

  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期待着燕云回来的那一天。

  而这一天。

  总算是即将到来了。

  “走吧。”

  赵骏摆摆手,抬起头看向远方的天空道:“咱们大宋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燕云,以后还有更多更广袤的土地,都会是大宋的领土,我中华之文明,将愈发璀璨!”

  (本章完)

无线电子书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