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0714章 公侯成众,子男成群

  将士更羞了,一个劲的往年长的将士背后钻。

  年长的将士贱笑着将其拽出来,并且冲着教坊司的姑娘们高喊,今晚他一定将小将士带到,问姑娘们能不能也免了他的钱。

  姑娘们十分豪迈的就答应了。

  看年长的将士似乎还是一位队正,年幼的将士今夜注定逃不过他的魔爪,要从男孩变成男人了。

  李絮对此很感兴趣,一个劲的拽着战马的鬃毛问,被李元吉拍了一巴掌以后,就不敢再问了。

  不过看她眼珠子滴熘熘的在乱转,事后肯定会去找李令打听一个清楚。

  如何管教她,是杨妙言的职权,李元吉并没有越俎代庖。

  “各军归营,赐酒赐肉!”

  大军在抵达朱雀门的时候,李渊豪迈的下令让各军归营,然后带着一众皇亲国戚,带着一众文武,带着一众有功的将士,赶往了太庙献俘。

  古人对祖宗的尊敬,远超过活人。

  所以打了胜仗,还是大胜仗这种事情,自然要跟祖宗们说一说,让祖宗们看看后辈们到底有多牛批。

  突利作为献俘的主要人物,被鸿胪寺的人快速的打扮了一番,打扮的十分高贵,一看就是一位高贵的异族王。

  李渊带着皇室的重要成员,以及李纲等一众老臣,外加上突利进了太庙。

  面对着一众祖宗的灵位,李渊发表了一番比裹脚布还长的感言,简而言之就一句话。

  祖宗们,你看我牛批不?

  李元吉不知道李氏的祖宗能不能听到李渊这番话,如果能听到的话,估计在李渊建国的那一年,就向李渊竖起大拇指,大喊一声你牛批,你比我们强了。

  毕竟,就李渊目前建立的这一番功业,比李氏的祖宗们加起来都要强。

  李渊向祖宗们炫耀自己的功绩,颇有一番刘邦向刘太公炫耀自己打下的家业有多大的样子。

  “礼成!”

  在礼部的天官们指点着突利,以一套大礼仪向大唐宣告臣服以后,这一场太庙献俘的盛会才算是过去了。

  突利被鸿胪寺的人带了下去,李渊则带着所有人赶往了太极殿。

  太极殿内伺候的宦官和宫娥早已准备好了酒菜,摆下的桉几从太极殿深处一直摆到了太极殿外的广场上,并且还满满的,密密麻麻的,就像是列阵一样。

  殿外的桉几上摆放的东西都差不多,殿内的桉几上摆放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看着非常丰富,有的看着只有零星的好几样。

  这就得看做桉几的人的身份了。

  除了李渊和亲王、郡王外,剩下的最丰盛的就是有功的将军们,其次是老臣们,其次才是其他人。

  “此次我大唐能胜,远逐突厥千里,收复六州半之地,全赖将士们用命,也赖朝野上下所有的文武统筹。

  我历来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所以有功不得不赏。”

  李渊在坐上了属于他的宝座以后,说了两句客套话,然后让礼部天官宣读了勉励将士们的旨意,再让刘俊宣起了封赏有功的将士们的旨意。

  在将士们赶路的时候,军中的司马以及会同兵部的官员,将将士们的功劳核实完了。

  李渊也命舍人院提前写好了旨意,并且让三省准备好了赏赐给将士们的东西,只等宣赏了。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此次出征期间最大的头目,也就是李元吉。

  虽然李元吉此次并没有获取多少战功,但李元吉是所有人里面身份最高的,所以悬赏当然要从他开始。

  李渊改封了雍王,封地就是雍州,也就是以后的关内道。

  封户没有。

  不过却正式的向所有人宣告了李元吉监国的职权,并且亲手将象征着大唐皇权的宝玺交到了李元吉手上,并且亲口宣告,以后他就要躲在两仪殿享清福了,以后大唐的大小事务全由李元吉处置。

  在群臣们参拜过后,刘俊再次开始宣赏。

  李神通、李德良、李道立等人,皆加了上百的封户。

  苏定方因为功勋最大,并且还抓住了突利,所以被改封为了冀国公,封地就在他的老家冀州,封户也在他出生地武邑,封户足足加到了千户。

  一口气迈进了大唐顶尖国公之列。

  宇文宝小有军功在身,再加上之前就是侯,所以被晋升为了华阴县公,封地就在华阴,在京畿之内。

  侯君集如愿以偿的封了侯,并且还是国侯,封地也在京畿,就在韩城,封户两百户。

  其他参与到此次战事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封赏。

  此次大战,大唐虽然没有多出新的国公,但却多出了数位县公,十数位侯,六十多位伯,子和男更是多达千人。

  其中新封的子男的封户绝大多数都在新收复的六州半中。

  大唐既然把这些地方拿回来了,那就的治理。

  可这些地方被突厥人荼毒了多年,已经没有多少人口了,所以得有人迁移过去,在当地落地生根,才能将其发展起来。

  大唐才能派遣官员过去治理。

  而背景浅薄的子爵和男爵,就是最佳的迁移对象。

  将他们封在这些地方,他们就得派人去治理,一些从普通将士一跃沦为贵族的人,甚至可以将这些地方当成他们宗族扎根的地方去经营。

  这样一来,举族都会迁过去。

  这六州半地很快就会聚集起人气。

  在封赏完了所有人以后,庆功宴正式的开始。

  歌姬、乐女们开始在太极殿正中纵情的歌舞,宫娥和宦官们开始频繁的穿越在所有的官员当中,为官员斟酒布菜。

  这是一个难得的让宫娥们走出皇宫的机会,所以宫娥们拼命的给新晋的爵爷们抛媚眼。

  一些宫娥借着斟酒的时候,都快趴到新晋的一些爵爷怀里了。

  一些见过世面的还能把持得住,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已经被折腾的面红耳赤了。

  李渊对此毫不在意,甚至还鼓励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新晋子、男可以大胆一些。

  这些在太极殿内伺候的宫娥,本来就是他命人挑选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她们伺候好为大唐奋勇厮杀的功臣,也是为了让这些功臣们将她们带回家。

  所以,等庆功宴散场以后,所有人都能将伺候他们的宫娥带走。

  瞧着李德良肝都快咳出来了,还把脑袋往人家宫娥怀里塞,一副缺母爱的样子,李元吉一脸的鄙夷。

  李元吉的心已经飞回武德殿了,飞回那三个刚刚出生的小不点身上了。

  只是他刚刚被当中宣告了成为了大唐的实际掌权者,在庆功宴还没散场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离席。

  所以只能强压着心头的季动,硬着头皮继续坐着。

  “元吉啊,听说你对为父给煜儿起的名字很不满,是不是准备让为父收回成命啊?”

  李渊在袒胸露乳的喝了两壶酒以后,微醺着开始发难了,说话听着很含湖,可是声音很大,大殿里好多人都听见了。

  一瞬间,有无数人竖起了耳朵。

  看似一句很寻常的疑问,里面蕴含的意义却十分非凡。

  如果李元吉说是,那就说明李元吉在彻底掌权以后,将不会在让李渊对大唐的一切指手画脚了。

  如果李元吉说不是,那就说明李元吉在掌权以后还会敬着李渊,偶尔还会听从李渊的命令行事。

  如何回答,将直接决定李元吉以后能不能稳稳的握住大唐的权柄。

  李元吉心里有骂娘的冲动,但窦皇后已经死了多年了,不好骂,所以只能无奈的道:“父亲说笑了,儿臣只是觉得煜这个字不详,希望父亲斟酌一二,并没有让父亲收回成命的意思。”

  李渊故作迷离的含湖道:“哦,怎么不详了?煜可是寓意着大日照耀万千的意思,怎么就不详了,你倒是说说。”

  李元吉瞥着李渊无奈的道:“大日横空而立,照耀大千,自然是很美好的寓意,只是在旁边再加一把火的话,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而且还显得有些过犹不及,所以儿臣才希望父亲再斟酌斟酌。”

  牵扯到了吉利不吉利的东西,李渊就不好自己评判了,所以李渊毫不犹豫的问起了傅奕,“太史令,你说说,煜这个字是不是有过犹不及的寓意?”

  傅奕刚想照着李渊的心思说,李元吉幽幽的补充了一句,“我曾听人说,佛门似有大日如来一说,不知道傅爱卿有没有听说过?”

  傅奕一听这个,立马就精神了。

  煜这个字代表着太阳照大千。

  佛门的大日如来也有光明遍照之名。

  那煜这个字确实不是好字。

  毕竟,跟佛门牵扯上关系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煜字能跟佛门的大日如来扯上关系,那一定不吉利,必须换。

  作为一个资深的灭佛斗士,必须支持李元吉的言论。

  傅奕当即义正言辞的道:“回圣人,雍王殿下所言确实有理,还望圣人再斟酌一二。”

  李渊一下子就翻起了白眼,对于儿子说服傅奕改口的小心思,他看的清清楚楚。

  李渊盯着傅奕刁难道:“那你说说,朕已经册立了煜儿为王,并且已经明发天下了,如何斟酌?”

  傅奕能混到太史令的位置上,并且稳居在这个位置上多年,又岂会被李渊这点小问题刁难住,当即拱手道:“回圣人,皇孙们皆以承字为宗,只需要加一个承字即可。”

  给孙子们的名字中间加承字,是李渊定下的。

  这倒不是论字排辈定下的字,而是李渊的嫡长孙叫李承乾,名字中间有个承字,定下了调子,所以其他的皇孙名字中间也多加了一个承字。

  从李唐以后的历史看,名字中间加承字的似乎都没什么好下场。

  但是在李渊眼里,名字中间加承字的才是他看重的孙儿。

  因为承字有承继之意,李渊希望孙儿们能继承祖辈的富贵,所以才会给孙儿们名字中间加一个承字。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儿子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承字的原因。

  傅奕的这番话,刚好在李渊给自己定下的条条框框之内,说的是合情合理,李渊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反驳的话。

无线电子书    满唐红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