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157 九日学术开始招生

无线电子书    程序员的黑科技系统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陈旭想了很久,决定另外找人研究量子芯片。

  因为周金铭有他自己要忙的事情,总不能一直麻烦别人帮自己做事,毕竟周金铭不是自己的员工。

  而且陈旭他自己的任务也很繁重,他的目标可不是开发一个可以替代鼠标键盘的量子头盔,而是将人类意识上传量子机器。

  任重道远。

  量子头盔做到接收人类脑电波信息这一步,下一步就要开始研究怎么释放量子信号,影响人类脑电波。

  陈旭曾经在会议上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量子纠缠也是。

  不同于经典力学,量子纠缠之间的影响是超矩作用,它只受到量子干扰影响,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做出来第四代量子头盔,将量子信号传输到人类大脑皮层,代替五官感受,真正地让人类身临其境,逼真度可以说是百分百。

  就像是科幻电影头号玩家,用户戴上头盔,放佛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到了这个阶段,才能说是量子技术真正革新了信息领域。

  现在的所谓部署超算、量子头盔之类的,用陈总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小打小闹。

  包括高通在内的芯片厂家也都并没感觉到对自己的威胁。

  他们将现阶段的陈旭看作是科研人员,而不是商业资本家。

  对于陈旭而言,完成他的最终目标和阶段任务,要克服的困难重重,他分身乏术,不可能一边做量子科研,一边去解决量子设备的成本问题。

  为了专心做学术,他把名下的诸多公司都交给了手下人打理,他偶尔会查一下账,看看运营情况。

  所以,他没有时间腾出来做量子设备。

  最终,他决定专门成立一个学术圈,全世界招募技术大牛,为九日的量子芯片的优化出谋划策。

  于是,九日集团旗下再度成立一个子公司,名字就叫九日学术。

  九日集团的影响力早已是全球规模,当听说九日集团成立了九日学术,不用陈旭自己打广告,全世界的媒体都在争相报道。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旭对外宣称,九日学术的定位并不是现在的学术期刊会议之类的,九日学术不接受论文投稿,不需要纸上谈兵,拒绝数据造假,想要加入九日学术的所有技术人员都要拿出来实打实的芯片结构优化策略。

  一时间,全世界的顶尖人才都跃跃欲试。

  众所周知,九日集团是现代科学文明的金字塔尖,能进入九日科技圈,是所有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事情。

  所以当九日学术成立的时候,科研圈像是过年。

  为了筛选第一批人才,陈旭又把周金铭给请来了。

  周金铭虽然眼高嘴刻薄,但是他的水平,陈旭从来没怀疑过。

  能入他眼的,都是值得信任的核心人才。

  到时候再用这些核心人才去招收第二批。

  陈旭是这么打算的。

  谁知道,周金铭面试了一周,近百人,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尖端人才,无一人让他点头。

  陈旭只好让周金铭稍微放低一些要求。

  这天,陈旭的属下给陈旭提个意见,说现在的科研圈乱象,导致真正做实事的人不多。

  如果九日集团真正想要科研人,就要从大学生阶段开始培养。

  他的想法就是校招。

  从一些有天赋的大学生里挑选出来出色的,对量子芯片方向感兴趣的,招进九日学术进行培养。

  反正量子技术本身就是前沿,除了陈旭原来的团队,其他人都在摸石头过河。

  这种模式,应该比全世界招募量子技术人才,要好得多。

  陈旭想了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于是,他打算亲自上阵,去高等学府招人。

  下属又提意见,让陈旭先从最好的学校招人,陈旭点点头,决定先去北京,从清华北大开始挑选。

  而下属的意思是去国外,从哈佛耶鲁那些学校开始招人。

  陈旭摇摇头,让下属去联系国外想要进入九日学术的年轻学生,他们可以来中国进行面试。

  不管结果如何,九日集团都报销他们的路费。

  下属这便明白了陈旭的用意。

  九日学术的招牌立得住,完全不需要去国外招人。

  国外的人才会源源不断地赶往九日学术所在地,也就是中国。

  校招第一站,北京。

  按照陈旭的意思,九日学术并没有直接入驻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而是包下了校外的一个五星级酒店大平层,举办九日学术的招生仪式,并接受北京所有高校学生申请。

  最后经过筛选,突出的学生可以拿到入场券,进入现场进行面试。

  这一场,陈旭坐镇。

  全场经过筛选的八百名学生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开始面试前,陈旭上台演讲了一番。

  从九日集团的历史讲到九日集团现在研究现状,并毫不吝啬地向大家展示了九日科技现在取得的科研成果。

  台下的年轻学生们从头惊叹到尾,演示结束后还意犹未尽。

  这让他们更加期待和渴望加入九日学术。

  演讲结束,开始面试。

  一场堪称龙争虎斗的争夺正式开始。

  第一个学生,是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大四学生,本来他已经拿到了MIT的入学通知书,但是最终他决定放弃去美国,而来到九日学术。

  开场前,他说了自己选择九日学术的原因:

  “从前我们选择美国,是因为那边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们背井离乡,承受压力,在异国求学,其中酸楚只有我们知道,毕业后,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了美国,真正能回来的人太少了,他们说是学术无国界,其实从这两年的形势来看,学术和科学家一样,是有国界的,从前在这场国界之争,我们国家一直都处于劣势,好在九日集团出现了,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局势,感谢九日集团,感谢九日学术。”

  台下响起掌声。

  陈旭笑着说道:

  “我让你上台做汇报,怎么听起来像是获奖感言呢,这位同学,你还没被九日学术录取呢。”

  台下又响起一阵笑声。

  台上的学生嘿嘿笑道:

  “看到自己国家的学术崛起,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抱歉耽误大家的时间,下面我开始汇报。”

  “每个人三分钟,不需要讲获得哪些奖项,也不需要讲在校成绩那些,只需要讲你在哪些领域做过哪些创新性工作,内容不用细讲,后面我们会有专门人员进行审核。”陈旭再次强调一遍。

  这一场汇报持续了一周时间,陈旭只待了第一天的一个早上,后边的工作就交给了他得下属。

  经过筛选,下属员工选出来八十名优秀的学生,并将他们的资料递给了陈旭。

  这八十个学生,陈旭又筛选掉一部分,最后只留下二十名学生。

  这天,下属过来跟陈旭汇报,他们组织了一场国外学生的见面会,这些学生都是国际上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剑桥之类的顶尖学生,询问陈旭要不要去会议现场跟这些学生见个面。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陈旭正忙着手头工作,随意说道:

  “不用,你们把关吧,选出来优秀的一部分,然后带他们过来见我。”

  “好的。”

  经过层层筛选,九日学术添补了新鲜血液,一共一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学生加入到了九日学术。

  学术届评论,各国的人才会在未来几年加大流失,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才聚集现象将出现。

无线电子书    程序员的黑科技系统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