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一十四章 徐光启的交代

无线电子书    大明最后一个军阀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一住笔趣阁.

  左光斗就站在那里,殿内众人看着当朝大理寺卿,通政司使,皆是透体冰凉。

  “黄河河南道段决口?”韩爌一直以来以性情沉毅著称,此刻也已经风度尽失,豁然而起的时候将身后的圆凳都撞翻出去,咕噜噜出去好远......

  下一秒,韩爌已经扭头去看朱由校。

  当朝首辅的目光落在当今圣上的脸上时候,又瞬时移开,朱由校已经在愤怒的边缘了。

  朱由校脸上一片冰寒,死死盯着左光斗:“你再说一遍?”

  “黄河河南道段决口,死伤无数,需要朝廷派人救援,”左光斗毫无惧色,重复了一遍:“圣上,此事无关皇子殿下,巧合而已,无需如此。”

  巧合?

  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

  但凡左光斗能忍一忍,明天再把奏本递上来,那么朱由校的心情都能好上很多。

  朱由校颓然的坐在御座上,唯一的皇子刚刚诞下,就和这种天灾异事扯上关系。

  皇上为天子?

  简直为万邦所笑。

  朱由校弓着身子,伸手指了指韩爌:“内阁,全权处理此事,两个月之内,将此事办妥。”

  “陛下......”韩爌还想要说些什么宽慰的话。

  “都退了吧,”朱由校有气无力,语气败坏已极。

  好好的皇子诞辰,被左光斗这么一搅和,已经让朱慈霖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灾异。

  韩爌暗叹一口气:“诸位,前往文渊阁议事吧。”

  “臣等告退!”韩爌为首,殿内众人下拜,缓缓退去。

  李元走在最后,余光扫了一眼紧闭双目独坐的朱由校,心中便知这位大明朝的皇帝恐怕要缓好长时间了。

  不多时,众人皆聚于文渊阁,分次落座。

  皇上心情不好,但是当朝诸位臣僚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子不语怪力乱神,皇子诞生与黄河决口无关,这是肯定的,就是皇上和天下臣民那里不好过,但是这和内阁三公九卿无关,他们要做的事情是教化万民,不是照顾皇上的心情。

  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皇上一人之家奴。

  “按照奏疏内容,今早丑时初黄河道段,庆怀府至开封府之间,孙家渡口至陈桥镇,决口十三处,”韩爌将手里的奏本向下传递,看着坐下诸人:“情势已经是十万火急。”

  “我可赴河南一趟,”左光斗好似早就想好了,没有过多的思考,直接自主请缨:“三年前我任河南道御史的时候,曾经整修过河南段黄河,对当地还算的上熟悉。”

  左光斗的能力无人质疑,自请出缨更是高风亮节。

  要知道,左遗直刚刚回京任职不过一个月。

  李元坐在下首位置,对于左光斗这种人,除了钦佩就是无奈。

  与这种人为敌,你不可能杀死他,他是有信仰的,纵然那种信仰为李元所轻视,但是你不能因此否定其人。

  “老夫略通水利,可随左遗直一起赶赴河南一趟,”徐光启坐在韩爌左侧,自从得到河南黄河决口的消息之后,一直在思考着什么,并未开口说话,知道方才左光斗请缨才抬头有了些许精神。

  “子先,你身体不好,此次就不要去了,邻另着工部侍郎前去,”韩爌听到徐光启要亲赴河南,当即开口阻拦。

  左光斗四十余岁,年富力强,但是徐光启已经是花甲之年,而且从入阁之后,因为劳累,身体一直不好。

  黄河治水,可不是什么安全的任务。

“孙初阳若在,老夫就让他去了,但是初阳任山东巡抚,无法分身,当朝也没有谁比老夫更精通水利了,黄河决口,百姓受灾,我等就不要因为人选之事再过多纠缠,十万火急,耽  一住笔趣阁.

  误不得!”徐光启去意已决。

  韩爌无奈,徐光启说的的确没错,要论水利工程,整个中枢,没有谁比徐光启更适合了。就如同军务之事,除了李元,一般不做第二人选。

  “你二人前去,需要内阁做什么?尽管提出来,”韩爌也别无选择,除了选择相信左光斗和徐光启,只能全力支持!

  “此事我马上和玄扈先生列出一个章程,”徐光启和自己一起赶赴河南,左光斗没有意见,对于徐光启的能力,朝廷上下有口皆碑。

  内阁议事,因为权限范围足够大,又能够直达天听,故而只要内阁诸人能力合格,同心协力,一般做事效率是极高的,甚至皇帝垂拱而治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当然,前提是内阁众人野心不会‘太大’。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徐光启和左光斗已经大致确定了此次行程的动作和需要的支持。

  “老夫回府一趟,半个时辰之后在崇文门出发,”徐光启和左光斗要连夜出发。

  “皇上那里,需要虞臣你去劝导一二,”左光斗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但是百姓水深火热,本心让其不可能将奏本推迟至明日上奏,所以对于皇帝的心情,左光斗无可奈何。

  “放心吧,京城这里交给老夫,你二人只管在前面做事即可!”韩爌向来令人放心。

  不多时,宫门口。

  “定国,你陪老夫回府一趟吧?”徐光启站住身子,看了看跟在身后的李元。

  “定国也有此意,”李元躬身。

“你也觉得老夫不该去?”徐光启坐在轿子里,李元于车架前充当赶车的车夫。其余随从都跟在后面。仟仟尛説  “浑水一滩,老师何必呢?”李元摇摇头,他知道劝不住,所以没有开口。

  “让梨儿嫁于信王,徐骥并没有给老夫说,”车轿内,徐光启的声音苍老无奈:“此事对于士大夫来说,无异于攀附权贵,结交贵胄,为清正的士大夫们所不齿。”

  李元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徐骥没有仕途之才,老夫百年之后,徐家如何过活?可能将梨儿嫁于信王,就是徐骥的解决办法......”徐光启喟然一叹:“老夫今日请缨赶赴河南治理黄河,也就是让士大夫们看一看,老夫徐子先!不齿于此!徐家不是靠什么信王才能维持。”

  “老师,”李元低声道:“弟子明白的。”

  徐光启不用说,李元也明白。

  “师徒一场,若老夫百年,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梨儿了,她嫁于信王,老夫自觉有愧,”徐光启的声音徐徐传来:“以后你若方便,可代替老夫照顾一二,不要让其受人欺负。”

  李元无声的点了点头,老师内心的包袱过于沉重了。

  亲,本章已完,祝您阅读愉快!0

无线电子书    大明最后一个军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