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堂矛盾伊始

无线电子书    大明最后一个军阀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一住笔趣阁.

  天启朝四年二月五日。

  今日兵部尚书熊廷弼当值。

  刚刚坐到位置上不久,一封来自宣府巡抚的奏本,被递进了文渊阁。

  “大人,兵部右侍郎刘策的奏本,”文吏将蜡封完整的明黄色信封递给熊廷弼。

  “下去吧,”接过奏本,熊廷弼并不着急打开,而是放在一边,望着窗外远处奉天殿飞檐默默出神。

  至于刘策在奏本上写了什么,熊庭弼不用看都可以猜出来。

  “擅动刀兵,置京畿于不顾,置京师于危境。”

  熊廷弼手边还有另外一封信件,并不是铺兵驿站传递的官方文书,而是李元通过另外渠道昨天夜里寄到自己手上的。

  大明朝的兵部尚书有些心烦意乱,他知道李元现在在宣府的动作和后续的计划,但是并不认同。

  以武将角度去评判,李元所为没有什么问题,李元之帅才,整个大明朝无出其右者。

  但是以朝廷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太大了。

  甚至让皇上考虑此事,也会觉得李元其心有异。

  皇上就在你李元身后,需要靠你镇辽侯手里的兵马去守御,这也是交给你的唯一任务,但是李元到任之后二话不说首先就将手里的悍兵强将分了出去守御太原府!

  那是你应该干的事情吗?

  山陕总督是韩爌,不是你李元!

  且不说太原府城高池深,几无陷落之风险,就算太原有失,你李元的选择是不是过于偏颇,不知何为轻重了?

  昨天下午,皇上还在左顺门召集了内阁大臣,要给李元去信,天下社稷所在要确保万无一失!所有事关宣府的奏本,过了内阁,不需要司里监从中代替,直接呈朱由校审阅。

  可见重视程度。

  思虑半晌,熊廷弼终于提笔,开始对刘策的奏本进行批示,俗称票拟。

  熊廷弼笔端不停,思绪翻腾,票拟意见尽量客观的同时,力求使得李元的出兵原因显得更让诸公容易接受一些。

  大约半个时辰,熊廷弼的小稿完成,笔端停驻的那一瞬间,当朝兵部尚书突然冒出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的感慨。

  李元纵然不是那般纯臣,但是此番所作所为,虽为天下,却是犯了忌讳。

  正在此时,文渊阁外传来请安的声音。

  暂代内阁首辅刘一璟和督察院左都御史黄嘉善到了(左光斗去职之后,黄嘉善代替了其督察院的职位)。

  熊廷弼眉心一挑,刚刚抬起的笔端微抖,啪嗒一声,墨汁低落,正好滴在票拟好的纸张上,浸染一片。

  “熊大人,可有急奏?”刘一璟刚一进屋,就看向熊廷弼。

  有没有急奏,刘一璟心中门清,只要过内阁通政处的奏本,都会有誊写留存副稿,同时将出处张贴在文渊阁外间,内阁大学士进门时候就会看到。xqqxs8.

  但是熊廷弼没有必要点破,只是抬眼道:“宣府刘策的奏本,吾刚刚写了小稿,被墨水浸了,稍后改好再由首辅大人过目。”

  “不急,吾先看一看刘策所奏何事!”刘一璟的位置就在熊廷弼对面,两人对坐。

  熊廷弼闻言也只好放下笔触,将奏本拿起递给刘一璟。

  票拟之事,无不可对人言。

  接过奏本,刘一璟没有去看上面的内容,其目光直接落在熊廷弼的票拟文章上。

  早朝之前刘一璟已经收到刘策的私人信件,对于奏本上的事情一清二楚,知道的甚至比熊廷弼都清楚。

  他只是想看看熊廷弼会给李元找什么理由开脱。

  擅动刀兵,置京畿于不顾,置京师于危境。

  这可不是什么好洗白的控诉。

  一住笔趣阁.

  “飞白(熊廷弼字),韩爌那边可没有让朝廷增兵支援,太原府更不是危若累卵,你这样的票拟递上去,在皇上看起来,你二人可有结党之嫌啊,”刘一璟将奏本轻轻放下。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况且军情瞬息万变,镇辽侯也许得到了什么军情急报,必须出兵支援韩爌太原府,实际情况,不是你我坐在这文渊阁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熊廷弼还是想争取一二。

  “若真有军情,宣府刘策为何不知?”刘一璟伸出手指,点了点躺在桌子上的奏本:“巡抚都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捕风捉影了。”

  “当然,”刘一璟突然摆了摆手:“现在宣府情况危及,我等必然不会在此时追究什么,李元大才,内阁现在还要仰仗一二的。”

  秋后算账吗?

  熊廷弼心中无奈,李元实在是犯了大忌。

  其实从毛文龙反叛之事开始,天启皇帝就开始对边疆九边总兵官的忠诚度有了极大的怀疑,而且追到跟脚,毛文龙还是李元推荐去了山陕地区,最终留在大同任总兵!

  这要是追究起来,你李元能逃得了干系?

  这两天,天启帝耳边听到的全是边将骄纵之事!

  现在又不顾朝廷旨意,自作主张支援太原!

  熊廷弼望向远处,想着回到府里还是先给李元去信提醒一二吧!

  二月份的宣府,天气依旧严寒,放眼望去,除了一望无际的白色世界,外无他物了,就连星星点点的枯黄灌木已经变成了奢望。

  李元此时驭马走在冰冻的河道边,顺着河水的轨迹向北望去。

  唐有望和卢甲跟在其身后,脸上带着沉思。

  “洋河一线连接大青山、宣府、保安州直到顺天府地界石景山,延绵不绝,”李元挥动马鞭,指着远处的山峦:“那里便是阴山山脉,洋河一处支流便来自那里。”

  “皇太极率军占领了上流,也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并不着急与我开展,想要一直耗在这里,等待他太原府的战果,”唐有望跟在李元身后:“我军应该主动出击,不能被动防守,损耗太大,还被人牵着鼻子走!”

  另一边,卢甲也点头表示同意:“按照弗朗基炮的射程范围,只要我们重新拿回宣府,那么战略主动权也一同回来!”

  听着两位下属的建议,李元眯着眼睛,语气淡然:“如果朝廷不愿意我等出兵呢?”

  唐有望和卢甲互看一眼。

  整个辽东,上下军卒,皆以镇辽侯之命是从,并不是一句空话。

  要从朝廷和李元之间做选择,对于辽东大多数兵将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甚至很多听起来大逆不道的想法,辽东高层之间是心知肚明,或者说心照不宣的。

  “吾等唯大人之命是从!”

  亲,本章已完,祝您阅读愉快!0

无线电子书    大明最后一个军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