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九章:出版对中国文人的诱惑力

无线电子书    崇祯本纪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小左整理的种植手册,徐光启也翻看了一遍,感觉确实不错。

  新稿的种植手册,通篇都按朱由检的意思做了修改,遣词用句采用了大量的俗语,语句变得非常的通顺朴实。尤其让徐光启感到新颖的,是种植手册中的所有文章都加上了句读,断句变的非常明显。

  徐光启估计,这本种植手册放出后,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就都能轻松诵读,而旁听的人也能清楚的明白手册的意思,非常适合在乡村中做种植推广使用。

  虽然徐光启认为俗语缺少雅言的韵味,用来编制图书会使书籍变得劣质低俗,但想到手册的名字,徐光启就不再反对。

  种植手册也算书吗?徐光启并不觉得。

  虽不喜用俗语编书,但徐光启却对种植手册所使用的新型句读非常喜欢。这些成套的句读,徐光启觉得完全可以用到他的书稿里,这对准确表达他的思想会非常有用。

  种植手册在徐光启眼中虽然不算书,但听到信王有关书籍出版的言论,徐光启的心也忍不住大跳了几下。

  徐光启完全能体会左玉柱的心情。别说左玉柱,整个大明的文人又有几人能拒绝这著书立说的诱惑?

  立说,关乎个人的思想和修养,一般人很难做到。

  但著书…?

  哦,看信王的意思,只要这种植手册编撰好,信王马上就会下大力气去印刷和向天下推广。

  编撰的书能够印成文字,还能够传遍天下,那编书的人在历史上肯定也能留下一笔。先不管这笔画的轻重,但肯定都是名留青史。

  名留史册,这不就是大明文人一辈子最高的追求吗?

  测量法义出版的时候,我有多大?记得那应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那年我已经四十有四了。现在他才多大,有二十五吗?

  看了一眼还在激动的左玉柱,徐光启心中不觉有些羡慕。

  “起来吧,”拍拍情绪激动的左玉柱,朱由检仍未明白他到底在激动什么:“不用谢孤,这是你们应得的。你们尽快把那两本改好,孤好马上印刷。不过,话说在前头,这书,徐先生的名字可是放在第一位,你们5个只能排在助编的位置上。”

  “小的明白,小的明白,多谢王爷恩典。”左玉柱激动地再次连连叩头。

  左玉柱做梦都没想过他也能列名书上,毕竟整部种植手册徐光启贡献最大,而他们的身份又只是卑微的宦官。信王殿下能这样明确的说出,那就是说他名列助编已是铁板订钉。能列名出书,也算读书人的内宦左玉柱当然更为激动。

  有些害怕挫伤了左玉柱的积极性,朱由检又鼓励他道:“你也不用灰心,什么时候你能独自编出这种水平的著作,孤也给你出版。只要你有这个水平,那就单列你的名字。”

  看左玉柱又要磕头,朱由检嫌弃的赶他快走:“好了,好了,去吧,去吧。你小子先别多想,快回去赶紧把甘薯和玉米的种植手册,给孤用心编制出来。”

  看着小左满心欢喜的离去,徐光启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询问:“王爷,子先有个不情之请,还请王爷…?”

  “徐先生,不用客气,您直说就是。”大致猜到徐光启想说什么,朱由检直接打断了徐光启的问询。

  “王爷,子先一直都想将自身所有有关农业方面的经验编成一书,现经多年整理已初步定稿,子先将它命名为农政全书。子先现在想将这本土豆,还有甘薯和玉米的种植手册全文收入书中,请王爷成全。”说到此,徐光启向朱由检深深一躬。

  “农政全书,原来徐光启这会才初步编出农政全书。”

  脑中飞转,朱由检赶紧伸手相扶:“徐先生,您这说的哪里话,种植手册本就是您的心血,我那有否决的权利?先生尽管收录就是。先生在编撰农政全书,这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您定稿了吗?只要您把稿子拿来,我即刻安排印刷,立马将它向全天下推广。”

  得到朱由检明确的回答,徐光启开心的笑了:“王爷,农政全书子先只是初步定稿,书中内容还需再作斟酌推敲。要拿出正式的稿件,还需要些时间。”

  朱由检很大气、很土豪的拍板:“行啊,先生什么时候拿出底稿,我就什么时候安排印刷,绝不拖延。不过,徐先生,我觉得,你这书中也得加上这套句读才行,要不就我这断句水平,您是知道的…”

  面对大包大揽的朱由检,徐光启反而静下心来,他明确回应:“王爷放心,子先这次修撰,首先就要加上这套句读,以防断句不当引起各种误解。”

  “那好,如需要我帮忙,还请先生请不要客气,尽管开口就是。”朱由检真诚的说道,脸上满都是向往之色,“真恨不得,现在就能拜读您的大作。”

  农政全书朱由检是真的很向往,那可是他前世就听说过的伟大著作啊。而听到徐光启要使用标点符号,朱由检更为高兴。朱由检希望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开始,他能把标点符号逐步推广开来。这个时代,也该开始改变了!

  朱由检的好心情一直维持回到京城。他才回到信王邸中,就接到钱庄总店送来的紧急报告。

  对于钱庄送来的各种报告,朱由检从不敢忽视,都是第一时间立马查阅。

  大众钱庄总店虽然经过了几次人员调整,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有一个35人的团队,在处理有关钱庄的各种事物。这个团队,在朱由检的强制要求下,只要是有关钱庄的数据,每天团队都要有明确的分析报告。

  书房里,看完钱庄送来的报告,朱由检凝重的脸色慢慢放松下来。

  “该来的总算要来了。”朱由检喃喃自语:“叫我等了这么久,真不知道那些反派们都在忙些什么?”

  自天启二年,钱庄初建时,朱由检就开始准备应对挤兑风潮。没想到他整整等了一年多,挤兑风潮却一直都没出现,害得他始终不敢放开手脚大肆发展钱庄。现在该来的总算要来了,度过了挤兑这一劫,大众钱庄积累的信用才算真正竖立起来,以后就可以让钱庄真正展翅高飞了。

  轻轻敲了敲桌子,朱由检开口吩咐:“去,叫高起潜来。”

  高起潜现在越来越静了,他给人的感觉越来越像一只儒雅的猫。高起潜只是在门前通报时发出了一点声音,门开后又无声的进入房内。

  抬头看了高起潜一眼,朱由检直接吩咐:“钱庄的报告显示钱庄即将遭到挤兑风潮,孤相信钱庄的这个判断。你去查查是谁在挑头针对孤的钱庄。”

  应了一声,高起潜没有离去,而是直接递上一份厚厚的卷宗。

  朱由检带着不解,伸手接过卷宗直接打开。看清卷宗中的资料,朱由检精神大振。他没想到,高起潜掌握的夜来香竟已发展到如此程度。

  在卷宗中,此次针对钱庄的主事者已经完全暴露出来。朱由检从没想到他的大众钱庄,竟然会得罪了那么多人。

  针对钱庄的主事者不少,身份最尊贵的更是武清候李家和平江伯陈家,其他大大小小的商号更是多达二三十家。至于出面联合各家站在台前的也是老熟人,德兴钱庄的郑家。

  “呵呵,”看到郑家出现,朱由检忍不住呵呵笑了几声:“这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从一开始,朱由检准备应付的挤兑风潮,就是预计由郑家挑起。朱由检总感觉,只有掌握大量存银的郑家,才会想到这种手段。只是郑家迟迟没有动静,朱由检都一度认为郑家是怕了他这个王爷的身份。

  现在看来,郑家不是不敢,而是躲在暗处一边暗中积蓄力量,一边进行着周密的筹划。直到现在他们认为已有把握,这才大胆走了出来。

  哈哈,出来就好。朱由检笑的十分开心。

无线电子书    崇祯本纪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