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三章 老子怂包儿软蛋

  梁山军的战将很多。叫世人说来,那鲁智深、杨志、晁盖、徐宁、林冲、秦明、卢俊义等等,似乎都是不错的大将。

  可要认真的讲,说一说他们各自的震慑力,讲真,那还真就没有。

  无论是杨志,亦或是鲁智深,他们给人的厉害,似乎更多是‘梁山军’这块金字招牌笼罩下的影响,而不是他们自身。

  那休说是旁人了,便是陆谦他自己,若是有一场战争需要出动十万计兵马,他本人不动的话,在朝中择选出一人为主,恐他自己都选不出来。

  鲁智深在关西是因为彼处大势已定,陆谦这才能放心大胆的委任之。可要说到对西夏的总攻,陆谦心里信任的似也更多是关西军团,而不是鲁智深本人。因为那支军队的力量本就强大。

  如此,回想起穿越后的整个历程,陆谦就觉得自己引兵打仗的次数,是不是有点过于多了?

  看那每一次的大战,就没他缺席的。整个梁山军中,若是论独立领兵作战的经验,竟然是以杨志和晁盖为最,后者更还隐隐比前者强出一筹来。

  心中如是就打定了主意,日后攻略岭南和川蜀时候,要放手叫一干属下去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本领。如此想着的陆大王,还仍旧是半点没有现在就打道回府的盘算。

  随着林冲南下汉阳军城,饮马长江,张顺军很快就奔了来。张顺兵分两路,一路以张公裕为首,带领水师战船看住鄂州,他自己亲自引水军两千余人,大小战船五十余艘,沿汉水北上。

  那汉水南侧有一座城池,曰潜江,彼处距离汉水不过十里,而潜江距离江陵则不过百里。林冲差遣韩伯龙、王彦等将随扈张顺水师,随之向北,沿途破沔阳,过潜江、郢州,再破宜城,直抵襄阳城下。

  那江陵城内不知是如何的惊慌失措。梁山水陆军不足万人,明显破不了宋军重兵屯驻的潜江,更威胁不到江陵城的安危。却兀的叫赵佶再也按耐不住,宣布诏书,留太子赵桓于江陵,自己率人西遁川蜀了。

  这事儿发生后,消息传来,叫梁山军各部无不振奋,而宋军却是士气大颓。

  只是此事的影响还待酝酿,短期内与战事的影响还表现不出。陆谦多出了张顺军,大军有了水面控制权,很自然的,梁山军大部队就次第渡过了汉水。那鹿门山也好,砚山也罢,攻下来不容,守起来还很难么?

  当然,想要保险圈起来更安全。可那是山,不是城,陆谦没本事给圈起来。

  现如今的襄阳城是被姚古特意加固过的。不仅如此,连城外的城壕都被加宽加深许多。

  乔仲福安州败绩后,立刻使人传信襄阳。待到陆谦引大队人马安然渡江,城头上已经做出了相应的防备,陆谦一看就能明白。

  事实上,对于襄阳城他根本就没打算用震天雷。投石索也很难隔着二十丈宽的护城河,以及城墙外的河堤,将震天雷扔到三丈高的城头上去。

  陆谦对付襄阳城的法宝,那就是重炮。先用大炮叫城内的宋军知道好歹,而后堵塞城壕,一步步的逼到襄阳城下。若是那姚古真就顽固不化,软硬不吃,陆谦就叫人在城下挖掘坑洞,将药子桶放进去,进行爆破!

  他就不信这襄阳城真是铁打铜铸的。

  早前他也想过,要不用梁山砲投掷震天雷试试。但凌振的实验表明,这是一很糟糕的选择。

  要保证震天雷在爆炸前离开砲车,这个容易。但他做不到要一颗颗震天雷在落地前夕,就凌空爆炸。那就必须控制火绳的长短,这个太危险了。

  火绳制造虽看似容易,但其中的不确定性,世人皆知。作为小时候玩鞭炮,被炸过无数次手的人,陆谦如何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这震天雷就要确保落地后再炸。这般的用木壳就不成了,即使外头套着藤套。梁山砲投掷的必须是超大版的震天雷么,一个少说也要有三五十斤。里头装上二十斤,甚至是更多的药子。而要保证如此大的震天雷在落地的时候,不会摔烂,摔透气,从而导致爆炸失败,威力大丧,甚至是放了烟花,半点威力都没。那就只能用铁壳。但几十斤重的震天雷被甩过几百米距离,那所携带的动能有多巨大?又需要多重的铁壳才能抵挡?需要多结实的藤套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而这些都做到了后,那一颗超级震天雷的成本又会高至几何?

  装有二十斤甚至是更多量的药子的震天雷,威力绝对不俗,但耗费之大,也叫人血压上升的。便是陆谦都没想到这一颗放大版的震天雷,成本会是如此高昂。且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又是有那么的多。

  震天雷是球型的,自然那铁壳也要是球型的,这可比打制刀剑艰难多了。需要那些老师傅拿着铁锤,一下一下的敲,且要用精铁才成。最后那质量也是堪忧。

  试制的十枚大型震天雷,在试验中,当场碎了五个,漏气了两个,也就是说合格率只有三成。

  这个数字叫陆谦径直放弃了这玩意儿。

  须知道,这十枚大型震天雷的铁壳,可都出自军器监第一流的老师傅之手。这种态势下,合格率还那般的低下,想要推而广之,可想其中之艰难。

  或许有人说,这般可以用铸铁而成的。那样的结果是,质地更差。

  打消了这一念头的陆谦,可供选择的便只有大炮了。甭管是铁质的、铜制的,那都是大炮。

  军队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何为火炮!

  连许多将领也不知道这是为何物。

  但是当一溜排开的十门火炮,爆发出雷鸣一样的怒吼后,看到远处襄阳城墙上陡然多出的凹陷圆坑,还有那被整个蹦飞的女墙城垛,所有人都惊住了。

  这威力比之梁山砲可半点不弱。

  而火炮的耐久度则显然是比梁山砲是高出许多。至于火炮的炮弹,在他们眼中,这种圆形的铁球比之圆形的石头,可好加工多了。

  只要有模子,再多也不是事儿。且这种铁管子也不好容易被破坏。

  要说它们唯一的缺陷,那就只能是体量太沉重了。

  但很快他们就又发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两个缺陷,第一是它准头不好;第二是它持久不行。

  打上几炮就要用冷水泼洒降温。

  且开炮前一系列的繁琐举措,比如清理炮膛,填入带着弹托的一体化‘炮弹’,这直接叫诸将心中的兴奋打消了去。

  城头的守军在最初的惊慌后,很快就镇定了下。因为梁山军的火炮数量稀少,炮弹准头更差,姚古都径直上了城头。凌振通过千里眼看的清清楚楚,亲自操炮,却也只是叫炮子从姚古头顶飞进城内。

  习惯了这种武器后,守军的害怕就也大幅度消减了。总归是一种武器,铁弹也远没有开花弹的威力更大。但后者一项技术尚不健全。开花弹是去敌人群中开花弹,可不是叫它们在自家炮兵阵地上开花的。

  定下了心神的襄阳守军,立刻就操起了床弩,对准三百步外的火炮阵地射去。可梁山军怎会半点防备都没有呢?十门火炮前头早就竖起了盾车,垒起了胸墙,堆起了沙袋。

  这般襄阳城下打的热火朝天,那边城内的姚古是垂头丧气。便是早前登城,他都是强做模样,实则内心里已经是一团乱麻。

  江陵城内的消息一样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上。大艺术家西巡,那前脚离开了江陵,后脚大宋朝的太子殿下就要南巡。是的,赵桓也要南逃。

  好歹长江以南区域还处在宋军的掌控中,那里至少还有刘仲武军呢。

  后者与梁山军有杀子之仇,国恨家仇,不共戴天。必是大宋忠良也。赵桓就要引着江陵城内的剩余兵马,南下与刘仲武会师一处去。

  姚古只想一口血喷出来。这太坑人了,太坑人了。前方还在打仗,后头的皇帝太子都溜圈了,更要带走全部的御营禁军…,后者是防御江陵城的主力。

  朝廷废了多大力气才经营起的这支兵马啊。较之来源复杂的御前司兵马,御营禁军显然要纯粹的多。这支将领朝廷的一根支柱。营造它出来,那也就该拉到战场上去。可现在大艺术家和他的软蛋儿子,却是分果果一样,我两个你一个,谁叫我是老子你是儿子呢。将整个御营禁军七三分成,前者已经带着两三万人从江陵出发,向夔州挺进去了。

  后者亦是要带着剩余的军兵,向着荆湖南路逃去。

  姚古很痛很痛,活似背后被人插了一刀似的。赵家父子之表现,叫他也是不耻。可是他儿子已经被大艺术家拉在身边…

  大艺术家脑子是很灵活的,那刘法至今仍未被梁山军公布死讯,可见这厮是没死的。为了安全起见,他就把刘正彦与苗傅留给了儿子,那苗傅与刘正彦关系密切,也不可不防。他自己就带着郭仲荀、刘光国、姚仲平、刘锜等人西窜。这些人都是他信得过的。

  赵桓一样没有天子守国门的勇气,更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他老爹前脚走,他亦想后脚就溜儿。只是这江陵城内尚有许多的麻烦没有解决。

  赵佶走的是轻松,这些麻烦可就都拉给了赵桓。

  那是吵吵闹闹,争论不休。留守大臣中有主张南迁的,也有主张坚守的。赵桓更是一个软弱的人,本人想去南逃,却没那个魄力压倒一切反对意见。

  更不要说他那个好老师耿南仲,在如今这个要紧关头,不思大局,反而一门心思的争权夺利。

  那留下辅助赵桓的大臣是御史中丞陈过庭和同知枢密院事许翰、太宰兼门下侍郎徐处仁,耿南仲伙同龙图阁待制、户部侍郎唐恪,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兼侍讲吴敏等,欲取而代之。搅得江陵城内一塌糊涂,听得姚古是心气直落千丈。

无线电子书    长风万里尽汉歌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