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121、山水有清音-10

无线电子书    天萼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121、山水有清音——靖康将士难  北宋王朝,怎么地演绎着,立宋以来的抑武扬文,到了1125年阴历12月23日,更立靖康朝时,在册兵员人数高达200万,实际也有禁军加边军30万,还不算各地方乡兵。

  靖康朝仅仅年余,截至1126年阴历12月15日,康王受命危难之际。手握“天下兵马大元帅”帅印的康王,所号召集结的勤王之师,竟然绝大部分已为国殇,能够及时赶来的,仅仅区区万余人。

  残酷的靖康元年秋冬,宋金之对抗战役,惨烈地夺去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同时也令数十万家庭,卷入无边的灾难。

  靖康元年八月,金人继二月收兵后,再加倍挥前军20万,掩杀而来。

  太原告急。其实,太原守将王禀,自靖康元年初,就没有停止过严防死守。

  至靖康元年九月,守城已达250余日。并州粮断、绝援。王禀身中刀枪数十处,仍挥剑率众苦战。最后,看看身边数十名血迹满身的军民,慢慢说道:“我为国已尽忠,为民已尽义,大丈夫一生复有何求。”

  说完转身站立,撩起满是鲜血的战袍,擦了擦已有些卷刃的剑,举剑直指粘罕大呼:“粘罕,蛮狗,你若敢屠我并州百姓,我死后变厉鬼也要索你性命。”随后把宝剑横于项上,猛力一抹…

  数十名随王禀苦战的太原军民见此,有的自刎,有的互刺,全部自尽于阵前,无一人偷生…粘罕惊呆了…

  然后,恼羞成怒的粘罕,拍马践踏王禀尸身,并命令士兵将其剁成肉泥,其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

  王禀忠哉,义哉!太原军民烈哉,壮哉!

  真定告急。之前,原真定人马大换。真定府路,都总管王渊,兵马都钤李质,被调回朝廷宣抚司。安抚使刘公讳,降为兵马都钤。新调不熟悉真定府路的,李邈为安抚使。

  十月初六,真定陷落。安抚使李邈被俘,兵马都钤刘公讳,力战而死。

  李邈被俘后,斡离不,欲使屈服。要他伴食同饮,不管用。又bi他剃额发,为女真模样。他干脆剃光头抗命,就是不屈服。斡离不,见李邈始终高节不屈,命杀之。李邈谈笑赴死,面不改色。

  刘公讳,勇哉!李邈,义哉!

  本来屯兵真定的种师中,朝廷又命种师中驰援太原。此时,正遇南下直bi真定的斡离不军,获悉宋廷最精锐的,种家“秦凤军”,遇困境。立马趁此良机,全力围攻师中军等,于井陉及其周边。其他宋军,右军溃而前军亦奔。师中独与麾下死战。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兵,却朝廷粮草、赏赍不见。大多愤怨,欲求生而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在金军重重包围下,师中浑身受重创,最后,带伤力战而死。

  种师道与种师中兄弟,出身将门世家,一代名将。皆于靖康之难中,为国捐躯,相继而去。不能不令人,为之扼腕。

  壮哉!种师中,忠勇义士也。

  宋军将士,英勇血战到底者,岂止王禀,岂止种师中,自是不胜枚举。

  然而,一将,数将之以命相搏,岂能阻挡穷兵黩武之女真近20万骁骑?岂能挽救气数将尽之靖康王朝!

  金军攻陷河北太原,河东真定后,一路掩杀南下,围城汴京。

  宋军主力,已经死伤、逃亡大半,所剩仅仅7万。其中,京都不到3万。

  11月初,金军陆续兵临汴京城下,不断强攻汴梁16座城门。

  当时,大风苦寒,雨雪交加,兵临城下。此时此刻,一直深养于宫内的靖康帝,反而冒出一丝血气,“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赐士卒,易火饭以进,人皆感激流涕。”感召之下,宋朝兵民踊跃抗战,守城将士顽强抵抗。一直反反复复,对抗到润11月中旬。

  闰11月初七,宋将王宗濋,率先带一千人下城与金兵交战,初战不利。宋将姚友仲率将士,在拐子城处艰苦奋战,不懈击敌,金兵撤退。

  初九日,金兵又猛攻善利门和通津门,在护城河上叠桥取道,被姚友仲,用床子九牛弩和石炮击杀不少。叠桥不成,又架火梯、云梯、洞子。

  叠桥,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攻城战术。首先,用木筏浮于水面,上面铺干柴和苇席,一层一层铺上土,“增复如初,矢石火炮不能入”。此种叠桥,均是金人bi迫附近汉人工匠制作。

  火梯和云梯,高大者可高于城墙。梯脚“皆用车轴推行”,十分灵活。

  洞子,其形状“如峻屋,上锐上阔,人往来其间,节次续之”。最高的洞子有数十丈高,外面用生铁皮包裹,内里衬湿毡,“矢石灰火皆不能入”。估计后世的自动步枪,也穿不透其厚度。

  金人招术用尽,却无奈守军英勇。人立如山,箭下如雨,“金人迨晚不能寸进。”

  20日,金兵犯东城。在云梯上,进攻宣化门。有三名身插黑旗的金兵,纵身跳到城墙之上。姚友仲等,分别先率数十、百人,披城下战,打退金兵。后继六七百宋军,乘势而前,追赶金兵。不久,见有大批金兵出营接应,宋军掉头往回跑,被金人射杀不少。剩下的人,苍惶之际掉入宋朝自己人挖的陷马坑,摔死一百多人,“金人大笑”。虽如此,两天之内,也杀掉不少金军,双方伤亡大抵相当。

  特别是23日,一千多宋军自宣化门冲击,士气甚锐,“迫逐金人几欲弃寨而逃”。然而,由于宋方缺乏统一指挥,士卒贪功,冒失渡护城河,及北岸差十余步时,河冰陷裂。惊乱之际,本来逃跑的金兵,又掉头来杀。“近敌陷河而没者百余人,自是士气益折。”

  天不助宋,大冷天气,河冰竟然会发生,不被冻结厚实之意外。

  是以,京都三万禁军,和一些未经训练而参战的居民,就这样因激战死掉大半,汴梁守卫逐渐不支。由于大雪奇寒,守城士兵冻死甚多,活下来的人也被冻得几近僵仆,手指都几乎不能持兵器。无奈之余,靖康帝在禁宫内,光着双脚跪在地上,祈祷老天开眼放晴。大概是时运已去,靖康帝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大风自北起,俄大雨雪,连续几天日夜不止。”

  耐寒的金军,攻城却更加频繁而激烈。无奈之下,主和派的声音,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宋使、金使,仍在交战中相互往来,穿梭复命,“驿道尽使臣”。力争宋金和战,成了宋廷之头等大事。“士庶莫测其故”,不知朝廷到底是战还是和。

  此时,宋将姚友仲等人上奏,要求朝廷尽快下决心,马上列出条件议和,以为缓兵之计。朝廷均不禀报皇帝。其实,金军初来之时,姚友仲就与诸将商议。乘金兵西路尚未到达,东路远来疲敝之际,突发汴京数万精兵,出其不意,攻打金营,必能击溃来犯敌人。然而,当时的宰相唐恪主和议,不让宋军主动出击,丧失绝好机会。而后,“日复一日,其势(金军)益盛,援兵不至,士气沮丧,虽悔无及。”

  25日,大雪,酷寒。城南有红光横亘,其色如血,至晓不消。金兵乘大寒天气,猛攻通津门、宣化门。最最关键时刻,宋廷使出最后“绝招”。郭京之“六甲神兵”,大开宣化门迎敌。郭京自己则,施妖道、跳大神,声称其“六甲正法”可以隐形,不让军民上城观看,以免法术失败。所以,城内兵士,皆被迫从城上防御工事中撤出。

  百姓信以为真,围观而立等“大捷”者,数千人。鼓噪以助勇者,又数千人。一会儿,这边叫嚷:“前军已夺大寨,金营遍插宋旗!”一会儿,那边又喊:“神兵夺马千匹,大捷大捷。”

  金军,才不管什么六甲、七甲、八甲,乱七八糟法术,分两翼疾进,直冲郭京前军,一扫而尽。所谓三五百“神兵”,或被杀死,或跳入护城河,淹死、冻死。

  同时,城门不及关闭,金军或直接冲进,或排云梯登城楼。又施火攻,接踵而上。城下金军,摆铁鹞子方阵,开始步攻,鼓噪而行,上下呼应。

  各城门将士,因连续日夜鏖战,终于顶不住,金兵如此猛烈攻势。守将秦元、王宗濋二军,各剩数千之众出逃。守御官吏,也相继奔逃。迎敌班值无一用命死敌,皆下城遁避。下城士卒,投戈散地,四壁(四面城)其他城门守士,也纷纷弃城而下。只有刘延庆守御之北城,多坚守了一天。

  然而,守城部将刘延庆,仅有万余兵力守御北城。遭到十几万金军攻打,终于寡不敌众。刘延庆及长子刘光国,率余兵突围,皆死于乱兵。其余遁走守军,亦处于被追杀中,生死未卜。

  遗憾,终是不敌强劲铁骑。润11月25日,汴京陷落。

  城破,“居民皆惊扰,号呼奔走”,溃败的宋将士,不少人怨气冲天,乘乱劫杀,一路上死人无数,连宋将姚友仲也被乱兵所害。“将士、使臣、宦官被害者不可胜数。”

  傍晚时分,金人又四处纵火,四向城门尽被烧毁,火借风势,成片的王公大宅和居民宅邸被烧毁,“劫掠杀掳,火光亘天,达旦不灭”。

  当夜,金兵因为天黑,并未进入城中,杀掠抢劫的“主力”皆是守城溃兵。

  26日,东京百姓,害怕被城外金军冲入屠戮。一时间,三十万人,奔赴宣德门请甲自卫。靖康帝仓皇凭城,慰喻百姓。四顾惶恐之际,他头上帽子都掉落下来。

  百姓怕皇上出走,涕泣挽留:“陛下一出,则生民尽遭涂炭”。

  靖康帝也哭,高呼“寡人在此!”士庶号恸。

  靖康帝十分懊悔,自己怎么会相信什么“六甲”之说。回想数日前,眼看汴京即将失陷,束手无策之际,便应允郭京,在皇宫大作道场,希冀神兵突降而退兵。

  事情是这样,同知枢密院孙傅,读丘濬《感事诗》。其中提到有郭京会法术招神兵,便禀告靖康帝,于是招之。这个名叫郭京的龙卫兵小卒,胡说他能施六甲法。只要用7777个人,就可以活捉金军统帅,打退金军。又说要选定黄道吉日,派六甲兵三百奔袭阴山(大青山),直捣金国腹地。赵桓及孙傅等,对此鬼话,竟然深信不疑。授予官职,赐给金银财帛几十万,命他招募六甲兵。郭京招募一批地痞无赖三五百,拼凑成军。最后,“六甲”促城破,而郭京,也乘机逃走。

  虽然如此,城内子民抗敌情绪依然高昂。他们将,前来议和的金使杀掉。当金兵意欲纵火屠城时,居民百姓“其来如云”,准备进行“巷战”。金军于是在城墙上,慌忙修筑防御工事,以防汴京居民将其赶下城去。

  遗憾,民众怎敌铁骑,自然是不堪一击。

  其实,此时靖康帝若逃,还是有机会。指挥使蒋宣率数百精兵升殿,想保靖康帝杀出重围。兵将入祥曦殿内,尚书梅执礼谏劝:“陛下不可轻弃社稷,可暂与金人乞哀讲和,而后依势观变,再作计议。”

  靖康帝怯懦无断,只得先打发蒋宣及兵士,告谕百姓说宋金讲和。

  期间,更有将士不甘心议和,频频奏请,另谋出路。其中,将领吴革就是如此这般人中,最为突出的。他自始至终,坚定忠诚不二。

  吴革,自幼好学,尤其喜欢研读军事。金军围城前,他也曾经被委派,出使粘罕军。见粘罕时,不仅不拜,还理直气壮地谴责金人“贪利败约”。粘罕竟然忍下这口气,“授书使归”。

  吴革返回朝廷时,靖康帝问他,有关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吴革回答说:“金人有吞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于是,靖康帝任命吴革为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要他“持节谕陕西”。吴革奉命行至朱迁,就听说金人已经进bi京都,马上返回。与张叔夜,一起入城。然后,竟然数奏枉然。

  一劝请皇上,退守秦州。靖康帝不采纳。二谏皇上,让他带兵杀出城去,使金军不敢靠近京都。见不行,三求皇上下令。言之“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再不行。遗憾,靖康帝当时,主和派之众口一词,已经入耳入心。吴革之奏,皆无果。

  接着,金兵攻安上门,填铺道路,要度壕沟。吴革建议安上门守将,引泄蔡河之水以灌之。其门守将不听。等到金兵填道将合,又想采取吴革之前所说,可是水已干涸了。

  再后来,听说太上皇也要御驾金营,说是为了换回靖康帝皇帝。吴革认为太上皇,又会陷入金人欺诈。于是,急忙前往叔夜那,要求见太上皇,请求上皇别去。实在要去,他也要同去。张叔夜问为什么?吴革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听了很感动,便向朝廷为之说情。又遗憾,竟然没有人上报太上皇。果然,上皇及其皇后,朱皇后及其太子,已经出郊。吴革又要求孙傅,乞求他们留下。孙傅也做不到。

  吴革无奈之下,便与孙傅等谋划,准备起事。他认为,因为圣僧院,已经设置振济局,马上就要赈济士民粥饭。这样,一日之间至少会有来者万计。乘此机会,私下从中秘密招募勇士。于是,付诸实施。果然,每天都招募不少人。并且不断将这些人,陆续汇集在同文馆。居然,也组织集结了数万人,而且大多是两河骁悍之士。

  紧接着,又听说金人要废赵氏皇帝,改立张氏邦昌为帝。吴革、蒋宣等,便谋划决定,于三月初八起兵。之前先杀了,已经成了金人走狗的,范琼、莫俦、徐秉哲、左言、王时雍等鼠辈。

  刚刚谋定。初六日,就听麾下探子报:“两日前,金人定邦昌于初七日受册,请亟起事。”

  吴革听此,立即披甲上马,刚至咸丰门,赫然“四面皆琼党”。范琼命“绐(带声,欺骗)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吴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范琼命“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原来,内部有人,向范琼等泄漏告密。事后,汴京风传:“初六日,城中吴革兵起,谋诛鼠辈。事泄,为琼所杀。未启为人所告,范琼自部害,格杀五十余人,其余悉溃。吴革父子与为首蒋宣等,并斩于汴梁门外。”

  汴京志士曰:“嗟呼!革诚有志,奈何事未成而身遇兵,可悲也哉。”

  吴革之惨死,一木见森林。汴京将士,不缺诸如姚友仲、刘延庆、蒋宣、吴革之类,忠君报国、有勇有谋之士。而是一开始,靖康帝就被朝廷主和派所左右。

  靖康帝被扣金人军营为人质后,朝廷更是被主和派所Cao控。外加范琼、莫俦、王时雍等等,为虎作伥,令志士仁人,报国无门。

  无奈,恶人当道,为人不齿。壮士死国,可悲可叹。

  哀哉!靖康泼天祸,将士与国殇。

无线电子书    天萼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