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115、升官释兵权

无线电子书    天萼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绍兴11年的1141年,南宋局势走向了,再不控制武将势力,难以制衡的地步。

  武将岳飞的抗旨北伐,文臣宰相秦桧的强势,宋金和议的撕毁,迎回韦太后的落空等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摆在赵构面前。

  再看金国,完颜宗干.翰本,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人世。能够制约皇帝完颜亶,都元帅完颜兀术的重要因素,也就消失了。完颜亶,在排除了国内政局势力后,怎么可能容忍,女真人说他懦弱,前辈打下的土地,在他手上失去?所以,在他以雷霆之势,剪除了太宗派势力后,正值养父完颜翰本病重,无法上朝执政之际,马上撕毁宋金协议,以完颜兀术,为都元帅,挥军南下,收回失地。

  没想到,绍兴十年秋冬之战,不可一世的兀术,竟然被刘锜大捷顺昌。而岳飞,竟然以骑兵,对阵兀术铁甲骑兵,大捷郾城、颖昌,最后让兀术,败北朱仙镇。

  十一年春战,没有岳飞参与的宋金对抗,宋军依然,大捷柘皋。

  被誉“金军化身”的骁将兀术,何能忍受这等耻辱?他也顾不得自己最敬爱的大哥,翰本之“宋金两败俱伤之举,绝对不可行。”的教诲,决意举全金兵力,决一死战。

  正在这重要的,决定两国命运的关键时刻,赵构的“尚思困兽之斗,务保全功!”成了有意无意的配合,给了他这个“只要一战之胜,以向皇帝与国人交代。”的机会。

  于是,宋军张俊、杨沂中,大败濠州,兀术收兵。

  然而,历朝历代,收兵权,都是十分敏感和危险的事情,更何况,这次的对象是杀人如麻的一批武将。

  这次的收兵权,非同小可。针对的对象,是境内实力最强大的三大将。一旦消息走露,他秦桧,未必会有张浚那么幸运,只是贬官了事。很有可能,重蹈西汉晁错的覆辙。

  秦桧,一筹莫展。他手下的一名官员范同,给秦桧提了个建议。建议秦桧,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以升官的名义,明升暗降,趁机剥夺三大将的兵权。

  秦桧,恍然大悟。怎么连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著名典故,都给忘记了呢?

  这范同,虽然谐音“饭桶”的名字不好听,但水平却是很高,深谙“杯酒释兵权”之精髓。

  无巧不成书,正在这时,宰相秦桧,收到了完颜兀术的亲笔书信。

  信上大意是说:“你们南宋整天说要和议,但岳飞却一刻也没忘记,图谋河北之地,而且还杀了我的女婿,这个仇不可不报。你们必须先杀了岳飞,和议才有可能成功。”

  秦桧不敢怠慢,立即将书信,上报赵构御览。然后,乘此机会,推心置腹地谈论一番。

  大言,“兵骄而逐帅,帅强而叛上。”“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之说。

  大言,楚汉之争,三国之争,五代十国之争等等,无不证明这一点。

  大言,该是收兵权的时候了。

  秦桧,侃侃而谈。将范同的“升官释兵权”之策,巧舌如簧地演说一番。

  赵构,沉默不语,脸上阴晴不定,看得秦桧胆战心惊。

  皇帝沉默之余,命秦桧退下。

  秦桧的一番演说,激起赵构心海浪花,一浪接一浪。

  赵构,对于岳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反应,并不感到奇怪。设身处地,若是自己身处岳飞的境遇,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毕竟,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不仅是岳飞的理想,整个军门的理想,也是他赵构的愿望,更是大宋子民的愿望。

  然而,武人可以思想纯粹些,他皇帝何能也思想纯粹?

  当岳家军,班师回朝的消息传来。有大臣认为,这很诡异。

  赵构却认为,这一点都不诡异,反而说明了岳飞,对朝廷的忠诚。事实证明,要说担心岳飞拥兵造反,正如吴央所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如果不收了岳飞的兵权,说不准他岳飞,什么时候一来气,就会再次,再再次,挥师北伐。而且皇帝的军令,也难以阻止。

去年秋冬,已经下诏,停止北伐,他岳飞照样挥师北进。收复失地,毕竟也是赵构多年的意愿,也就对岳飞抗旨,睁只眼闭只眼  后来,获悉翰本病重,金廷时局大变。他岳飞,怎么能够知道其中利害?于是,当赵构不得已,再下诏,命岳飞收兵还朝时。岳飞,依然抗旨不遵。

  虽然,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逾越了。然而,如果不是这样做,岳飞怎么可能收兵?

  岳飞,兀术,就是一对最牛脾气的将帅,也是两国最强的将帅。倘若放手让这两头牛,反复角逐。宋、金,都将国之不国。

  兀术这位都元帅,去冬,才率师十万南下,岳飞才赢了几仗。今春,兀术才下令,命八万军再战,而且自己没有亲临前线指挥,这才有了没有岳飞的情况下,也获得柘皋大捷。

  如果bi急了,兀术倾尽金军五六十万兵力,南下攻打呢?

  后果,将回到建炎三年——五军全线溃!皇帝再下海?

  想到这里,赵构自言自语道:“先收兵权,以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正、副部长)。再看,岳飞的表现。”

  赵构沉默许久,传来秦桧,对秦桧下了这样的命令。

  秦桧,霎时双眼放光,感觉他秦桧,不可一世的机缘,终于到来了。他秦桧乃宰相,有权制约枢密使,还有比这更牛、更过瘾的吗?

  秦桧,恭敬地退出后,立马换了一副嘴脸。感觉自己,得意的快要飘起来了。

  这道谕旨,令吴央大感不妙。这样的谕旨,自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绍兴六年前后,宋廷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军队整编。其中的“三衙军”,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三司所辖部队组成。

  这个,其实就已经是“恢复祖制”的开始。

  记得当年,在吴央的强烈要求下,才允许多年来,一直担任行宫守卫的辛永宗,所属禁卫军,不属于“三衙”,另外改称“御前亲兵营”。

  “兵骄而逐帅,帅强而叛上”、“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是,赵匡时代杰出的名言。赵匡,正是武将中的佼佼者。成功的武将,转变为皇帝后的赵匡,对这种社会环境,极为揪心。

  赵宋王朝的建立,来之不易。

  赵匡在内心深处,由衷地期望,赵氏皇族的辉煌能代代相传。

  于是,赵匡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前朝的制度。对于具备威胁皇帝权威的政治势力,都采取了防备措施,防太监、防宗室、防宰相、防武将,防起义、防地方势力。

  其中,尤其防武将。因为武将,具备改朝换代的实力。

  为此,改革了军事制度,建立了枢密院,设置“三衙”体制。三衙全名为: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枢密院,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  枢密使,也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

  枢密使,有时还增设: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

  枢密院中,武将一般都是靠边站的。枢密院中的高级职务,几乎都是由文臣担任,更重要的是,全国的兵符、印章,都掌握在枢密院手中。任何武将,想绕过枢密院调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枢密院的兵权,即朝廷禁军,又由皇帝掌控。枢密院下达军令,必须先报批皇帝。在有皇帝谕旨的前提下,军令才能下达。

  三衙的军事长官,只有练兵权和统兵权。三衙的三位长官,也互不相识,相互制约。

  这是一套,几乎无懈可击的“抑武”制度。

  可以想象,一个武将,他的持剑之臂,是和另外两位武将铐在一起的。三衙的三个主帅,形成三方掣肘之势。

  同时,这位武将的脖子上,又骑着文官。在转动脖子之前,必须先请示。

  而三衙中,往往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这里的“兵”,也含有“兵器、兵法”的意思。

  这套防备武将的制度,又被称为“以文制武”制。成为宋代,一个牢不可破的传统。

  这套传统,为北宋,由乱到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是北宋,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之一。若是没有契丹、西夏和女真等敌手,赵宋的辉煌,将远远盖过汉唐盛世。

  这套制度,就是宋代皇家,继承者们的——祖宗家法!

  南宋,绍兴六年的军队整编,在传承祖宗家法的同时,又有所不同。

  首先,朝廷军队主力,称为“行营护军”,其中行营护军再分,前后左右中之行营护军,分五大部,统称行营护军五军。

  其实,换汤不换药,与之前的神武五军、御营五军,一回事。

  其次,就是“三衙”司的设立。这个称谓,等于宣告——恢复“祖宗家法”。

  不同的是,只是禁卫军,设置“三衙”司。

  三衙军,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所辖部队组成。

  历史,正在按照自己的轨迹,走到了“以韩世忠、岳飞,为枢密院正、副使。”的进程。吴央大感不好,分头秘密找了辛永宗、杨沂中。

  辛永宗认为,自从完颜昌.挞懒,被金廷处死后,倒是没有金人走狗探子,再找秦桧了。虽然秦桧失去完颜昌的力挺,但秦桧本身,已经羽翼丰满了。这次完颜兀术,写给秦桧的信,完全是以两国之间,按照职务对等的名义写的,公开递送的类似国书信件,没有什么把柄可说。正如吴大人所言,过去的所谓勾结金人“证据”,随着“宋金和议”,而自然削弱了效力。秦桧,完全可以借口,为了“宋金和议”,不得已而为之。甚至可以厚颜无耻地说,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委曲求全。

辛永宗,焦急的不行,问今后该如何是好。说是都按照吴大人说法,为了不被赶出皇宫,他对秦桧,无不点头哈腰,装孙子。他深感这样做人好累,很想获得外放  。离开朝廷,到地方执政去。

  吴央表示,除非哪天秦桧下台了,他辛永宗才有可能换个活法。

  当前,正是他部下的大网,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了。要他密切关注,秦桧与张俊、王贵、杨沂中、万俟卨等,如何往来,必须要拿到第一手证据材料。

  眼下,先派心腹,到岳飞军营,秘密取回,岳飞班师前后,真实言行记录。还有,绍兴四年,朝廷授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岳飞到底说了什么,原话记录。

  岳飞的原话,应当是什么,而可能会被篡改成什么,都告诉了辛永宗。尤其,张俊对岳飞,强烈的妒忌与不服心态,将会走到什么程度,作出什么恶劣的事情,必须有第一手证据材料。要如实记录,要三个以上的现场证人画押。凡是证人,要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到达你为他们安排的隐居处所。

  强调,一定要快,不然等岳飞出事了,知情人也会变得“不知情”了。强调,辛永宗自身安全,最是关键。要他,时刻不能忘记,不能意气用事。

  最后,她吩咐辛永宗,届时,如果她发生什么意外,要辛永宗不惜一切代价,将所有材料、证据亲手交给陛下。然后,尊重陛下意愿,从事。

  对辛永宗,安排一番后,吴央再次与杨沂中长谈。

  杨沂中表示,自己始终十分敬佩岳飞,盖世无双的忠勇。再说,红玉姐姐曾经对他说过,“仰仗某大臣,仅仅一阵子;仰仗吴大人,才是一辈子。”另外,吴大人的恩情,他杨沂中,没齿不忘。只要是大人吩咐的事情,他不辞赴汤蹈火。

  吴央,始终注意洞察,杨沂中说话时的神情,推测其言语表达的真实性成份。待排除疑虑后,这才在之前布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商量“将计就计”步骤与对策。

  吴央,前脚布置完,后脚,朝廷“升官释兵权”之策,开始实施。

  绍兴11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将领召回。特别是,要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

  韩世忠、张俊的驻地,距离临安较近。因此,他们很快就到了临安。岳飞的驻地在鄂州(武昌),接诏较迟,自然不能与韩、张同时到达。

  岳飞一日不到,秦桧就一日不得安宁。仿佛头顶上,悬挂着一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砍下来似的。

  于是,秦桧每天,都准备摆设大筵席,欢迎三大将。却一次次,因为岳飞未到而推迟。这样折腾了六七天,岳飞终于姗姗来迟。

  的庆功宴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军营。

  为了安抚三大将,配合秦桧的收兵权举措,赵构亲自出马。

  席间,赵构道:“以往,朕只是把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将国家军机中枢,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期望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兀术之流,何足道哉?”

  三大将的表现竟惊人的一致,全都俯首听命,交出了兵权。

三大将都知道,这已经是朝廷的既定政策,由不得自己选择  。同意,或许还能得到朝廷的奖赏。若是不同意,牢狱之灾为之不远。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收兵权,而是一次军事体制的重大改组。

  朝廷,强行剥夺三大将兵权的同时,也先后压缩各路大军的编制。再将行营护军的番号,改为御前诸军,并将各路大军,拆散肢解,化整为零。由过去的四路驻屯大军,改编为十路驻屯大军。

  南宋初年以来,祖宗家法的三衙统兵制度,已经在事实上宣告废除。

  绍兴六年的军事改制,三衙首长,也只是殿前司等,三支兵马的统兵官。此次,这些部队有增无减,使三衙军成为,与御前诸军平衡制约、内外相制的建制。

  这一切,等同于宣告天下:南宋将要全面恢复,以文制武、守内虚外的传统。

  北宋前的五代十国,那是一个武将纵横天下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武将赵匡,成了大宋开国皇帝。然后,太祖赵匡,杯酒释兵权。

  赵匡,也许不会想到,他赵氏皇家的第八代传人,宋代第十帝,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会步其后尘,再演绎一次“杯酒释兵权”,来个大同小异的“升官释兵权”。不仅如此,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升官释兵权——明着是擢升官职,实际是解除兵权。

  南宋至此,扬威万里的韩家军、岳家军,将永远成为历史。

  升官释兵权之夜,吴央开始安排,如何再见梁雪梅(等同重生的梁红玉)。

  按照绍兴五年的约定,梁雪梅绍兴十年潜回韩府,与韩世忠团聚。隐居后院,除了她的贴身女使,谁也见不到她。

  吴央,已经会晤雪梅一次了。主要听雪梅,谈论屯门港建设与发展进程,以及吴益、吴盖、吴憾三家子的近况。说是很喜欢屯门这个地方,打算带上韩亮,定居屯门。陪同韩亮在那生活一定年头后,再返回韩将军故乡隐居。

  此前,先安排韩将军的妾室,回韩家故乡定居。

  吴央知道,这个妾室,原是红玉安排给韩将军侍寝的。后来生了一女,红玉便安排,转为妾室。而她生的女儿,归到红玉名下。说是以后嫁人,嫡出,可以嫁个好人家,不会低人一等。

  总而言之,韩梁夫妇,都有归隐之意,也不愿意让韩亮,再走父母老路。而是希望韩亮,过普通人的日子。

  他们夫妇都认为,平平凡凡,才是真,才是人生自我,实实在在的生活。

  吴央对此说,不置可否,等于默认。因为,她骨子里就希望这样,平凡而真实。

  无论,营救岳飞的结果如何,她最需要倚仗的,就是韩梁夫妇,一明一暗的配合了。虽然清楚,难以如愿以偿。但要她不作为,绝对做不到。

  虽然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但前提,要“谋”啊!

无线电子书    天萼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