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56、海上行宫谣

无线电子书    天萼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搜山检海”——这是建炎三年秋冬,完颜兀术,捉拿赵构的战略战术。

  “撤往明州,出海避难。”——赵构重要对策。

  12月15日,赵构移驾明州港,登上新造的大型御舟,过海湾驻跸昌国县(宁波定海区与舟山市区域)。临行前,发给行在诸军雪寒钱。准备启航,美其名曰“巡幸东海”。

  “撤往明州,出海避难。”这,源于吴央、吕颐浩先后的,再次不谋而合。

  第一次是赵构即位南京后,即建炎元年“秋防”前,吴央御前奏对,抗金方略“且战且避”。后来吕颐浩与之奏对了一样的话,一字不差。不同的,吴央乃“敌退之后防御说”,颐浩则“敌临之后迎战说”。时间上,总是相隔半年有余。

  于是,“且战且避”成了赵构建炎年间抗金总方略。最后,发展到“出海避”。

  吴央不认为这是她的决策。她的提议,只有上升转化为皇帝决议,才算决策。作为部下,当自己的意志,使之上升转化成上级的意志后,就不再是自己意志了。作为臣子,只有将自己一次次的意愿,能够使之上升转化为上级的一个个决策,这个臣子或部下,才能算得上有点子、有办法,从而算得上“称职”二字。即,职责所在,理所应当。

  吴央与吕相,之所以会先后不约而同地,建议皇帝选择明州出海避祸,皆因明州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及其综合性优越条件。吴央会选择明州,一是源于岳飞绘制之军事舆图的启发,一是源于父亲吴近关于明州的如此这般说。

  直至,去年五月,初次到了明州港,观世音所展示的第八幅,卫兵争船叛乱图,才与现场景象对上号。所以,曾经暗自庆幸,自己选择明州下海没有错。由于未雨绸缪,“卫兵争船”已经不会发生了。

  选择明州下海,理由是充分的。

  地理位置。明州(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地处宁绍平原。距临安、越州比较近,水陆两畅通。从海上往南走,可抵达台州、温州、福州、泉州和广州,便于迅速摆脱金军追击。如果返回,内河有杭甬运河,可直达临安或者越州。

  海运大港。明州,宋代重要的港口城市。早在盛唐时期,明州、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港。北宋末期,明州、广州、泉州,并列港口贸易三大港城。港口规模大,利于大型船只和船队停泊。当年的明州,是全国造船业的重要基地。有先进的造船技术,既能制造内河船,又能建造比较大型的海船,可以提供较多数量的船只,供朝廷使用。

  供给保障。明州是江南富庶之地,农业发达,商品丰富。可以为朝廷大批官员和军队的到来提供物资保障。

  明州,系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纬度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冬夏季各长达4个月,春秋季各仅约2个月。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给明州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同时,明州的自然灾害,也比较多。冬、夏季节,季风交替明显。由于所处纬度,常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加之倚山靠海,使明州各地天气多变,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相对频繁。

  行在,避祸于东海,正赶上如是灾害性天气。

  金军的铁骑声越来越近,一批又一批中原流民,争相逃到明州等地避难。

  自从到明州后,建炎帝心神不定,与行在官兵一样,谁也无心浏览明州,这座自唐代以来,就已闻名的港口城市。

  建炎三年,大年二十九,皇帝决定出海。

  ——创举“海上行宫”的故事,谱写“海上政府”的歌谣。

  大年三十,临晨,吴央带着小邓、小辛两个统制,登上昌国(定海)的一座小山,快到峰顶时,吴央要两位统制立等片刻,别再跟着。

  吴央登临峰顶,走上一块岩崖,笔挺地跪在岩石上,举手合掌向天,虔诚祷告。先是默默祷告,最后大声祈愿呼求:——观音菩萨!行宫东海飘摇,赵构耻辱,宋军耻辱,紫萼耻辱啊!

  苍天!睁开你的眼睛看看吧!我大宋疆土何地不陷战火?我大宋子民何处不遭涂炭?难道你让女真民族的崛起,就是陷我华夏民族于战争吗?难道完颜氏,生来就是为了打仗,一切靠掠夺而生存吗?

  苍天!我讨厌战争,我诅咒战争,我鄙视侵略,我向往和平!如果要通过战争而抑制战争,如果要通过你死我活而达到安宁,请你给我力量,请你给我机遇吧!

  ——出海前,吴央独自登高而呼,恨不得登临泰山之巅我为峰,从而离天更近,从而让她的祷告上达天听。

  “请你给我力量,请你给我机遇吧!”——“轰隆隆…”

  话落雷起,雷声滚滚。

  当,登高而呼的吴央,向天祷告完最后一句话,老天突然一声炸雷,好象回应她的昂扬呼求似的。继而电闪雷鸣,雨点如剑,瓢泼大雨铺天盖地…

  辰时初,礼毕下山,他们三个皆被倾盆大...

无线电子书    天萼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