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252章:农业生产调整

无线电子书    民国第一军阀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业规划当中。

  “正是因为当前先进农业技术迅速推广,所以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超乎想像,我国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并且向粮食产能过剩方面发展,因此我国的农业急需转型。在棉花种植方面,我们即将要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种棉业,但也不是可以毫无节制的扩充下去。所以我们要走全面的农业自给自足化,同时要把农业从主要生产粮食,转型到生产肉类,让老百姓从主要吃谷物变成只要吃肉…”江远川叙述完主要的调整方向之后,继续说道:

  “首先将纬度3040这一带,变更为主要生产大豆和玉米,同时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花、向日葵,总的来说,就是在全国建设出足够自身消耗并出口的商品食用油生产基地,并建立足够庞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及肉类生产基地。肉类也将从主要的养猪业转变为养牛业…”

  农业资源多了,并不是坏事。全拿去生产粮食,那才是坏事。

  当有了足够多的农业资源之后,中华民国的底气也就足了,首先就是商品食用油。此时西方人还根本就没有种植什么大豆,油脂工业也不是太发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油脂工业转而生产军工品。加上美国棉籽油减产,所以都来中国购买大豆油、菜籽油。

  江渝在战争爆发前就对油脂工业进行了布置,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还是供不应求,各榨油厂都是超负荷运转。

  此时中国老百姓,普遍还是吃猪油。

  同时卖油的是一大桶一大桶的卖,买的也是这样买。

  猪油商品化比较繁琐,加上养猪业规模将会缩小。肉类供应将从猪肉变成牛肉,养殖业将增加养牛业规模,减少养猪业规模。所以猪油供应将会减少。

  而农户自己养猪也不是那么流行了,因为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改变,不再是传统的那种人多地少,能多养头猪算一头的时期了。

  所以市场上的商品食用油需求量必然增加。同时出口粮食也是有市场极限的。要各种农业产品一起出口,所以把粮食产能转换为食用油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山东生产花生油,四川、东北、河南、河北、苏北这一带,可以大规模种植大豆,中亚地区同样可以种植大豆。

  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区,则建立不同规模的油菜籽生产基地,即可以生产油菜籽,也可以发展养蜂业。还能产出蔬菜。

  养蜂业也是可以机械化的,如后世美国的养蜂业开发出了许多机械化工具。一个人能管理一千群蜜蜂。

  商品食用油的销售可以学后世的外资,搞小桶装的食用油。

  然后垄断中国所有附属国的商品食用油供应,还可以垄断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以及欧洲、南美一些国家的商品食用油市场,从而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食用油出口国。

  除了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这四种主力油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棕榈油。

  棕榈油是热带植物油,棕榈树的产油量很大,所以棕榈油很便宜,主要用来当作油炸食品的用油。

  棕榈油是热带油,所以将在热带大规模种植。

  江远川提出的方案,就是增加油料作物种植和饲料作物种植,小麦种植面积可以缩减一些。

  如今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确实多得很,特别是在南洋地区,越南、暹罗的农业资源由于中国民族资本的介入,已经开始使用更先进的农业技术了,粮食产量将会大大提高。中南省也将成为一个大规模的水稻生产基地。

  加上开垦的新田,中南半岛就已是一个超大粮仓,一年种植三季水稻没有问题,不过很多是种植两季。

  口感差的三季稻是用来出口给日本,以及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的。本土吃的是两季稻,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搞出来的小站稻,以及东北大米、香米、黑米之类的则属于优质大米,大量供应中华民国本土市场。

  其他的还有南华共和国,也有很多水稻产出,至于吕宋省的农业开发程度比较高,那里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没什么商品粮。

  同时蒙古、中亚开发出来后,也能生产很多小麦。

  蒙古地区也是可以种小麦的,北水南调一搞,蒙古就紧挨着,农业生产是很便利的。

此时世界人口才十六亿,粮食出口竞争很大。不

无线电子书    民国第一军阀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