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次机会

无线电子书    好看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子澄的耳中,他十分惊慌,因为李景隆是自己推荐的,如果李景隆倒霉,自己也会被拖下水,他经过仔细思考,下定决心隐瞒真实况。保住李景隆的指挥位置。

  既然已经把宝押在了李景隆身上,就只能和他一起走到黑了,李景隆,我再信你一次!

  惨败后的李景隆终于有点清醒了,他算是明白了打仗到底怎么一回事,不是风花雪月,不是夜卧谈兵,而是刀剑刺入身体时那令人毛如悚然的声音,是四处喷溅的鲜红的血,是垂死士兵声嘶力竭的惨叫声。

  李景隆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我真的能够战胜朱棣吗?但是无论他怎么想,只要朝廷没有命令撤换指挥官,他还是几十万人的统帅。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有其他办法了,且把死马当活马医吧。

  战败之后,李景隆退到德州,整顿自己的部队,并在这里准备下一次的决战。

  他很清楚,虽然他可以以胜败乃兵家常事来开脱自己,但如果他再次失败,那可就不是常事了。手握几十万重兵却不断输给人数少于自己的北军,别说回到京城无法交待,就连部下的脸色也是不会好看的。

  他毕竟是名将李文忠的儿子,他还是要面子的。只要击败朱棣,就一定能挽回自己的声誉。

  可是击败朱棣又谈何容易,很明显,这位儿时伙伴的军事能力要远远强于自己,手下的士兵虽然不如自己的多,质量却比自己的高,还有那些杀人不眨眼的蒙古骑兵,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要想击败他,必须寻求帮助。

  找谁来帮助自己呢,这个世上有人可以与朱棣匹敌吗?答案是肯定的,李景隆找到了可以为他打败朱棣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确实找对了人。

  李景隆的心里总算是有了底,他开始认真谋划进攻的准备。

  其实在李景隆看来,自己打不过朱棣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能力不如朱棣,而南军的实力比不上北军。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他和朱棣之间的根本差距在于决心。

  此时,胜利的朱棣正面带笑容的庆祝自己的胜利,但他的内心仍然是忐忑不安的,他很明白,对他而言,每一次战斗都是决战,从他起兵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经背上了反贼的罪名。除了那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心腹外,天下是没有几个人支持他的。

  面前这些兴高采烈的部下真的信得过吗,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某一个夜晚把自己的脑袋拿去求一个官位,我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我的铁蹄曾踏遍蒙古,纵横千里,但我并不是皇帝,我可以击败朱允炆十次,他依然是皇帝,但朱允炆只要击败我一次,我就可能永不翻身,沦为死囚!

  这实在是一笔风险极大的生意,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每一战都可能是最后一战,日复一日的精神压力和折磨使得他必须不断的以命相搏!而这绝不是李景隆所能懂得的。李景隆输掉战争还可以回家,实在不行就投降,而朱棣如果失败,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和屈辱。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得不玩一场绝对不能输的游戏。

  在死神影笼罩下的朱棣必须面对新的挑战了,德州的李景隆已经发出了进攻信号,而他一定要去应战,并击败他。对朱棣而言,获得胜利已不是为了夺取皇位,而是为了活下去。

  建文二年(1340),李景隆在做好准备后,带领着他的大军出发了,他的目标是白沟河,他将在那里和自己的帮手会合。

  他的帮手有两个人,一个是武定侯郭英,另一个是安陆侯吴杰。这两个人也算是前朝老臣了,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即将开始的这场战役中,他们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郭英和吴杰固然是不错的,但李景隆找到的最得力的帮手并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

  就在李景隆准备从德州发动进攻时,朱棣也通过他的报网络得知了这一军事报,对于李景隆这样的对手,他并不担心,在他的眼中,李景隆不过是一头羔羊,还肩负着为他运送军需物品的运输大队长职务。

无线电子书    好看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