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四百章 大戏·成(上)

无线电子书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一住供精彩。

  郑朗对王原说道:“你持我手令。跟我读h-u-n混*h-u-n

  请牢记封锁城门。”

  “喏。”王原匆匆忙忙地奔出去。

  火药爆炸声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只有一个可能。有人将火药从火药库里带出!

  郑朗也走出来。向爆炸声方向走去。

  此时渭州城有些拥挤。这是一座古城。唐朝时失守于吐蕃。唐朝本身走向末落。渐渐失去它的生机。丝绸之路还在。维持着它可怜的生命线。后来成为宋朝的地盘。着重内治的宋朝再度给了它勃勃生机。郑朗又于泾原路推行市易。使得渭州成为西北重要城市之一。涌来的百姓多。于是就着空隙处盖了一些房屋。慢慢整个城市空间渐渐被挤满。

  郑朗才来渭州的时候。有的地方还十分空荡。如今到处是鳞次栉比的房屋。以及许多店铺。应当有成就感的。可是郑朗不顾得看。迅速来到爆炸现场。

  还未到。看到浓烟冒了起来。又听到许多人在喊救火。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大步迈起。军旅生涯很磨练人的。所以后来富弼等人不是庞籍与韩琦的对手。

  在军中时间呆得长久。性格会变得粗鲁。动作幅度会在无意中变大。

  走到现场。一栋房屋着了火。几个衙役正带着百姓救火。两个青年男女耷拉着脑袋。脸上身上有许多焦黑色。一些皮肤似乎被火药炸破了。在涔出一滴滴鲜血。样子狼狈不堪。

  看到郑朗到来。百姓自动让出一条道路。

  “怎么回事?”

  一个衙役说道:“我们也不知道。”

  郑朗又看着那两个青年男女。问:“是你们做的吗?”

  “是。”

  “将他们带走。”

  带到州衙。郑朗问:“你们从哪里拿来的火药?”

  青年男子答道:“郑相公。是我自己配制出来的。”

  “你自己配制出来的?是怎么回事?”郑朗十分惊讶。若不是自己出现。火药配方完善要到后久以后。

  青年男子将前后经过说了出来。他是渭州本地人氏。叫时恒。字有量。道号无末。

  “你快点说经过。”郑朗粗暴地说道。

  时恒无奈。只好迅速说经过。妇人是他的妻子。叫岳青橙。两人皆善于经商。但爱好不同。时恒自幼对道家兴味盎然。出了一阵子家。这就是他道号的由来。但又不甘于道家的清静。再次还俗做了一个居士。

  因为在道观里炼丹经历。对杂学产生兴趣。天文地理、算学统筹、医星相卜、土木机关、风水堪舆、格物变化、炼丹制药、石匠木工、烧砖烤瓷、打铁炼钢、认石辨矿等等。均有涉猎。

  “你快点说经过。”郑朗很汗。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郑朗有些小瞧了。时恒对杂学是有些天赋的。原来在家中打算复原指南车、木牛流马、乘黄吉亮、偃师机人等上古奇物。进展一直不大。这时听到石门川大捷消息。又将兴趣转移到火药上。

  他有炼丹的基础。制造火药不难。但制造出来的是宋朝火药。威力不大。一直没有弄懂。听到三白渠在用火药开凿石床。于是与妻子一道来到三白渠观看。

  隐隐的觉得配方有问题。又做了一些研究。因为手中缺少材料。又返回渭州城。按照郑朗那种火药包。试着配制出十几种不同配方的火药。然后放在院中点燃。没有想到威力惊人。居然将他的炼丹炉子震翻。自己与妻子更是炸得惨不忍睹。多处受伤。炼丹的炉子将边上的柴禾引燃。又点燃了另一个火药包。

  “将配方说出。”

  “郑相公。小的一共配出十几种。先从焰硝最高的试燃。焰硝近七成。硫磺与木炭末一成半。少量竹茹。”

  郑朗惊得差一点仆倒。

  宋朝火药配方很先进了。有多种配方。最接近标准配方是焰硝四十两。硫磺与木炭末各十四两。外加竹茹、清油、黄蜡、干漆、砒黄、黄丹、淀粉、浓烟。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个和字思想。无论哲学或者医学、政治、夫妻之道。皆讲一个阴阳调和。因此导致焰硝比例一直没有加大。再加上火药里其他乱七八糟的成份。以及不注意密封性。使它的威力没有显现。

  时恒说的配方也不标准。但十分接近黑火药的标准配方。

  “先将他们关进牢房。”郑朗说道。

  “郑相公。我们夫妻所犯何罪?”岳氏不服气地问。就算自己小两口子不好。大不了笞几下。让自己赔偿街坊邻居的损失。凭什么将自己二人关起来?

  郑朗没有与他们多说废话。让人将他们带下去。又派人查两人的底细。

  不难查。很快衙役将消息带回来。

  时家成员简单。原来是一个小商人。妻子岳氏还有一个小妹。叫岳青青。借着市易的东风。妻子很会做生意。立即跃成渭州城中的豪富之一。这也是郑朗开明政策所造成的。

  市易的目标就是为了敛财。但不仅为了敛败。对私人借着这股东风参与进去。郑朗并不反对。长久私有的商业肯定比国有商业有活力。所谓的市易。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不能当真。不但是时家。有许多人家借着这股东风。赚了一笔钱。

  岳氏在时家十分强势。但其妹妹精灵古怪。喜欢打猎骑马。经常与姐姐吵架。情报也只有这么多。并没有其他异象。

  郑朗却头痛了。

  时恒关是不能关。但放也不能放。一放火药配方有可能就泄露出去。或者强行将他押到京城。进入火药作。那也不是郑朗所能做出的事。

  而且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不会仅有时恒一个人。

  标准火药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个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中国不适合。长久形成的士农工商观念。匠人地位低下。虽然宋朝好一点。有的大匠年薪能达到几千贯。会超过一些实职官不高的知州。但还是没有多少地位。于是国人不喜钻研。只要往外流传。对中国不是很有利。却能迅速使西方文明提前进入工业时代。

  若是这样。他可谓罪孽深重。

  “官人。你在想什么?”崔娴问道。

  “我在想那个时家的事。担心火药配方会泄露。”

  “他们没这胆量…”四儿说。

  “四儿。你不能小看元昊。他连官家身边辞退的宫人都敢收买。若是听闻。为什么不能派人收买时家?”

  “时家的是宋人。”

  “边陲之地。有多少人有家国观念?并且我可能在渭州呆的时间不会有多久。”

  “官人听到什么风声?”崔娴又奇怪地问。

  西北的战事还早着呢。包括府麟计若五路。只有府麟路与泾原路战功最为出色。这时朝廷没有理由将郑朗调回去。

  “陛下不是李元昊。战争进行很久。国家困弊。不但大臣们苟且偷安。陛下也不想再打下去。”

  “那也未必将官人调回。”

  “娴儿。我声名在外。泾原路开了市易。有了钱帛收入。开了屯田。虽不多。仅四五千顷。但也有了一些粮食。这一年来我对将士宽厚礼待。受将士欢迎。又得了军心。开了特例。掌管泾原路军政财三权。得到大义。你说。按照祖宗家法。一旦议和。大臣们会不会让我继续留在西北。”

  “回京城好啊。”杏儿又开心地说。

  “我正在为回京城苦恼。范仲淹此次在西北表现也算出色。还有江东圩田之功。声望无人能及。”

  “你说范仲淹?”

  “正是他。”

  “你不是对范仲淹一直推崇。”

  “是啊。我很敬佩范仲淹。”郑朗说道。政治与军事理念不同。也是受时代的拘束。不妨碍郑朗对范仲淹的欣赏与敬佩。即便庆历新政是一场闹剧。可又产生什么后果?若不是开了党争。对政务并没有什么影响。权当一个更无能的宰相上位执政。但为什么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郑朗认为它是一场灾难。不是范仲淹。是其他人。继续说:“杏儿。范仲淹德操天下无人能及。可是他手下那群小弟呢?”

  “官人。那些大臣你怕什么?”环儿不服气地说。

  “环儿。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与范仲淹也能说是忘年交。有政见冲突。不会向对方发起人身攻击。但不是所有君子党都这么想…”

  “官人。你当初不该弹劾杨偕。”

  “那不同。他是误国。不是我。君子党们也有人批评他的作为。”

  “官人。妾懂了。”崔娴沉思。是有些难了。此次因功召回。必然升迁。最少会担任真正的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旦所谓的君子党与小人党开战。丈夫位居中隅。难道袖手旁观?

  想了大半天。成无解之题。忽然一笑。

  “娴儿。你笑什么?”

  “官人。你也痴了。那也是以后。谁能料到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虽官家对你宠信。但你所做所为。也足以报答官家。官家仁厚。你要学会享受。而不是学习范仲淹…”

  郑朗听后也大笑。

  想了想。又笑。道:“我是痴了。”

  这些年来自己做了很多事。有时候明知道它会发生。自己束手无策。渐渐地因为思想负担。失去自我。向范仲淹所作所为发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什么时候天下才能称为乐呢?似乎就没有过。汉文景依然受制于匈奴。汉武不受制匈奴。百姓负担沉重。贞观虽好。时不长久。李世民两征高丽。又给百姓带来了负担。开玄虽好。立即变成天宝昏政。

  自己少年时很是散漫的。进入官场后。却有些糊涂了。心中批评范仲淹想当救世主是不对的。自己却勉强着自己做救世主。反而将自己弄得与范仲淹一样。变得很苦逼。

  心中豁然开朗。说道:“娴儿。出一个联子给我对吧。”

  “好。”崔娴看了看门。门外有一丛山石。还有一撮青竹。于是说道:“节节洁竹向明月。洁有节。”

  竹子好啊。一个劲的往上冒。想与明月附和高洁。但能力有限。长到最后。终会停止的。

  “娴儿。什么节啊?”杏儿让几个节字弄得有些头晕。不由问道。

  郑朗呵呵一乐。看了看门外。灵机一动。对道:“轻轻青柳傍渠水。轻更青。”

  “官人。当需如此。”

  “那就不去想吧。但眼下这个时家的怎么办?”

  “官人。真不行。你将他带到身边做一个帮手。此人会一些杂学。说不定能继承官人格物学的法门。”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可是出忽郑朗意料。时家夫妻听到郑朗亲自收留他们。不屑一顾。时恒不屑地说:“我在渭州逍遥自在。为什么要跟在你后面?”

  换别人听到。准得抽他的耳光。

  郑朗自己无奈。不能对他说你跟着我。会有很多好处的。不但能学到你想要学的杂学。说不定还能出人头地。

  可人各有志。也不能勉强。时恒问他。反将他问呆住。不知怎么回答。

  老种发动了。

  苏吃曩气喘吁吁骑马秘密从天都山跑回来。水都没有喝一口。从腰间解下一把刀。对种世衡说道:“种知州。刀得到了。就是它。”

  十分高兴。若成功。老种与郑朗、范仲淹三人会在皇帝面前亲自力保他升官。

  老种说道:“好。”

  带着这把刀。还有些祭器。银子。与一篇祭文来到边境上。亲自祭奠。

  祭文上说天都大王被白姥进献谗言害死。老种十分想念天都大王与自己那次见面的欢悦。没有想到数月不见。居然被一个妇女害死。于是特来拜祭。这个白姥也是一个关健人物。也是苏吃曩带回来的消息。她是野利遇乞的乳母。但与野利遇乞十分不和。

  野利遇乞巡视边境。曾经深入宋境。这也是无奈。人家骑兵多。多进入宋境公开巡逻。宋人只能象做贼一样。派一些斥候秘密潜入西夏境内查探。但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宋境。都是两国中间有交涉的地域。

  一度停留数天。这个白姥趁机在李元昊面前进献谗言。说野利遇乞想要叛国。此次巡逻是与宋朝大臣秘密会面的。当时元昊也没有相信。派人安言安慰。

  情报有多重要。仅此一件事。就可以略见一斑!

  边境之中却有多少将臣真正重视情报?郑朗、种世衡尔。就他两个人。其他的皆不能算。

  单纯的是这件事。肯定不够。可已经发生了这么多事。有谁不产生怀疑!

  老种在边境山沟里烧祭器。火光惊动西夏斥候。骑马扑了过来。老种看到西夏斥候小队过来。连忙逃走。西夏的斥候将地上的银子、宝刀还有未来得及烧的祭文一起捡到。交给元昊。

  元昊一看勃然大怒。说道:“将野利遇乞召来。”

  这次。元昊终于动了杀机。。

无线电子书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