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103章 义门陈治家的本领,天下第一

无线电子书    大离守夜人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王进派人传来急信,柴氏揭竿而起,称帝了。嫡出的那个称大周皇帝,庶出的那个,称齐王。

  他们刻上官印,给各种盗匪封官。

  什么飞天大将军、辅国大元帅、左丞相,右丞相什么的…反正刻个印,

  对熟手来说也不算个啥事,刻一次五文钱,你给钱,俺就给你刻。

  各种盗匪很多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山寨里人五人六的,在老百姓眼中全是猪狗不如的货色。

  这一有机会当官,那为啥不同意啊!

  大周皇帝那诏书上说了:“赦免各位爱卿本身一切罪过,投诚者,

  朝廷官位,

  俱为各位所设…”

  就这一句话,就足以让人乐出屁来。

  各类品种的人渣,云集影从,疯狂响应,发誓要为大周效力。

  二人手下现在已经有了万八千号人马。

  柴皇帝手下那个纹身怕疼只纹了二笔的大哥,现在是骠骑大将军,加太师衔。

  他不要的那俩破烂,被柴兴收走后,也都封官了,一个是齐王太师,另一个是齐王府总统领。

  质量不行,凑合着用。

  史斌给师父回信,让他随时做好把家眷转移到南边的准备。

  南边远离战祸,无论是江州还是钱塘,都有自己人在。

  江州是水陆要冲,守夜人既己在此地崛起,

  自然没有不坐稳之理。

  史斌直接从赵府尹那里要走二千五百名士兵,其余的老弱病残全给他留下了。

  府尹问他:“你有何居心?”

  史斌当着所有人的面昂然作答:“如今天下大乱,

  一旦有变,凭你,有能力拯救江州百姓吗?”

  府尹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史斌主动帮他化解了尴尬:“江州士兵,愿意追随府尹大人的,原地别动。愿意追随本尊的,到这边来!”

  十停之中,去了九停。

  剩下那群左右摇摆的,见守夜人已成气候,也都来了。

  带伤那些,以及缺胳膊断腿那些大神也想来,被史斌止住了:“留下保护赵大人吧。”

  史斌并不觉得自己做的过分。

  仁慈也得看对谁。

  对这种无力保护百姓,只会捞钱的废物,对他用的着客气吗?

  没一脚把他从座位上踢下去,已经给他留足面子了。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高中课文就学过的知识。

  没那个本事就别坐那个位子,一将无能,

  累死千军。

  赵大人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也就不争了,再争,

  命可就没了。

  于是守夜人的势力全部接管了江州。

  陈枫这家伙很讲理,安置流民十二万,功德自是满满。这些人没地方去,其中健壮之人皆可从军,还能混口饭吃。

  十万两银子人家也不白要。

  知道你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心疼,作为回报,陈枫送给史斌三千匹好马,再让他自己从这些流民之中挑选三千粗壮。

  这样史斌的直系军队就有骑兵三千六百人了。

  从府尹手里抢来的步兵二千五百人,也归属天尊者麾下,由关羽、张飞等人调训。

  不能一下子让这十万流民,拿出七八万全部从军,守夜人现在没能力养的起这么大的军队。

  也供应不起这么多粮食。

  把陈氏农庄的土地给他们种,让他们自给自足,那还容易些。

  如果让他们当兵,则《孙子兵法》早把这事说的很透彻了,运送给养的人以及所有为这些从征士兵服务的人,所耗粮食数量是平时的二十倍,总成本是二百倍!

  大规模战争,连大汉那么强盛的王朝都能打穷,还差点垮掉!

  汉武帝那个级别的,万里挑一的雄主也不行!

  更别说这小小的大离,以及那个昏君吕瘸子。

  不过,加起来六千多人也不少了,史斌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比起刚来的时候,孑然一身,现在手下有这么多守夜人,身边有这么多猛将和骑兵,这进步已经很大了。

  想要完成带甲百万的目标,现在真的只是做梦。

  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

  就是整个大离朝,倾全国之力,也养不起百万之师。

  只养几十万兵,就征税征的,把无数百姓们逼成了贼。

  不征,没钱付军饷。当兵的这份工作可不同于一般工作,这是随时要丢命的,万一战死,你不给军饷安置他们家人,你这皇帝还是人吗?

  征,老百姓没法活。

  可是很多地方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朝廷还要征税,不征没钱发军饷。

  不反抗,当场就死。反抗,没准还多活几天。

  那弱智才不反抗。

  大离现在就陷入了这个无解的恶性死循环。

  别嫌少,先把这六千多天团士卒练成精兵吧。

  吃住是现成的,义门陈提供衣食军械。

  上次在江州义门待的时间短,未能琢磨清楚义门陈是怎么治家的。

  这个话题也太宏大了,本就不是短时间能看明白的事。

  这段时间史斌和陈枫同进同出,算是瞧出了一点端倪。

  亲人之间的关系是特别微妙的。

  哥弟兄之间互相嫉妒,恨人有,笑人无,这几乎在任何一个家族都是常态。

  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法调处。

  穷人嫉恨富人,看到富人有一点不顺心,就幸灾乐祸半天。这也是常态。

  那么这么大一个家族中,族长要如何杜绝这样的现象呢?

  又要如何平衡,化解各类必然会有的矛盾?

  史斌总结出一个特别重要的经验:人家教育的好。

  义门陈有自己的私塾,所有六岁以上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必须去学习各类知识。

  《道德经》《论语》这类,是必须要学的。

  族长负责出钱,陈氏子弟,无论贫富,所有用度,一律免费。

  家丁的孩子去旁听,也不收费。

  学生要敬爱老师,老师也要爱护学生。

  陈家子弟从小就沾染了浓烈的文化气息,长大后更是温润如玉。

  陈家女孩,从小就要学习女红,刺绣,再长大点,要学习那些温柔、端庄的礼仪。

  陈家男孩,无论是陈氏宗族子,还是陈氏赘婿(按照义门陈之族规,赘婿之子女必须姓陈),以及陈氏家丁之子,必须习武。

  各项用度也全由家族出。

  他们延请名师的费用,是从不吝惜的。

  到最后,陈家上下有度,举止有法,能文能武。

  弱者敬他,强者怕他,朝廷依赖他。

  几百年辉煌的大家族,男子没有犯法之人,女子没有失德之妇。

  人家有自己的田产,生活不比任何家族差。

  衣食无忧,还动不动接济难民。

  1秒:m.biquwo

无线电子书    大离守夜人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