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404.建楼

无线电子书    逆流1977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一个月后。

  中环。

  伯勒大厦顶楼。

  天气不错,烈日当空,10月份的港城仍显燥热。

  工作人员撑着太阳伞,郭永坤和陈大少踱步在楼顶的水泥地上,望着不远处的几栋高楼指指点点。

  “中环大厦,目前港城最高的建筑,374米,78层。要不咱们狠一把,直接把它给撸掉?”

  陈大少笑得很奸诈。

  此事的源头在于开元置地最近刚完成的一笔交易,收购了一栋位于中环黄金地段的老楼。

  这也是陈大少为什么从内地跑回来的原因。

  毫无疑问是一笔大生意,这栋老楼虽然楼层不高,但地段优越,就在毗邻维多利亚港的银行街,同时占地面积也不小。

  经过多轮谈判,最终从英资财团手中以12.7亿港币的价格拿下。

  按照陈大少原本的计划,是准备老楼重建,打造一个坐拥无敌海景的甲级写字楼,然后当包租公。

  不过郭永坤最近视察开元置地,了解到这桩交易后,却是另有打算。

  由此也可看出,他这个甩手掌柜到底当得有多么彻底。超过10亿港币的交易,他居然事先都不知情。

  当然,这也能说明他对陈大少的绝对信任。

  反正吧,他想得很简单,对于房地产开发的兴趣他也不大,另外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也不是很懂,索性就让陈大少自己去折腾好了。

  至少当初他花了十几亿港币拿下开元置地的控股权后,也就几年时间,资本翻出几倍不止。

  开元置地现在的市值接近百亿港币。

  有这样一个地产小王子在帮你打工,再去插手,岂不是抑制人家的才华?

  郭永坤的打算是,楼确实要建,但他不想做什么写字楼,而是集团总部!

  没错,集团总部。

  他现在名下的公司着实不少,同时弊病也显现出来——过于散乱。

  看看他现在的日常行程就知道,每年有大半的时间都在全世界各处跑。

  累不说,效率还不高。

  真要把这些公司全部视察一遍,开开会,检查和指导一下工作,方方面面安排到位,一年时间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干,或许还不够。

  而且,各公司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生分。

  甚至除了夏樱这些人外,他真正的家底没几个人清楚。

  比如美国那边的封家伟,他认识陈大少、罗乔月或黄启泰吗?

  见都没见过!

  又比如现在在羊城打造运动品牌的李林,他认识这三个人吗?他认识封家伟吗?

  同样不认识。

  这就会造成很多的资源浪费有没有?

  比如李林,他的设计师来源都要从海外挖掘,倘若跟陈大少和封家伟这些人相熟的话,是不是方便不少?

  这只是两点。

  其实还有很多因素决定了当产业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时,必须进行资源整合。

  这个计划郭永坤脑子里一直都有,这次也是逮到机会——因为这块地皮着实不错,维多利亚港两岸是个什么格局,只要熟悉港城的人都清楚。

  只要在这里站稳脚跟,不比在纽约曼哈顿差多少,同样站在了世界经济的上流。

  到时在这边建立总部,将名下公司整合成集团,他以后也不用到处跑了,各公司在集团内部肯定都有相应的区域和办公人员,他有什么指令在集团内部就能完成安排。

  正要遇到什么紧急事、需要当面解决的问题,也能召各路“诸侯”来集团汇合磋商。

  让他们跑去…

  “倒也不是不行。”郭永坤嘴角一弯。

  楼房建得高,并不是说就比较牛…好吧,确实比较牛一点。

  但这个所谓的牛,不是为了摆阔,也不是什么虚荣心。

  而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和广告效应。

  很简单的道理,想想就知道,当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当地的第一高楼你绝对会关注一下吧。

  就比如这年头内地人来港城,势必会关注一下港城第一高楼——中环大厦。

  郭永坤不打听就知道,中环大厦是一栋写字楼,它的租金绝对是港城目前拔尖的存在。

  “弄个100层?”陈大少嘿嘿一笑。

  “这可不是你说了算。”郭永坤没好气道。

  建造摩天大楼可不是一件简单事情,更不是说你想建多少层就多少层,哪怕不缺钱的情况下。

  还得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地质结构的问题,比如楼房造型的问题,比如工艺水准的问题。

  “我就随便一说嘛。”陈大少打着哈哈道:“不过中环大厦既然能建78层,咱们的地离得也不远,盖个80几层肯定问题不大。”

  “开元有这方面的人才吗?”郭永坤问。

  他指的是拥有建造七八十层摩天大楼经验的设计师、施工方等。

  “你在开玩笑吧。”陈大少白眼一翻,“这种人我想养也养不起啊,寻求合作还差不多。”

  郭永坤倒也不显意外,就随口一问罢了。

  开元置地主要还是以开发住宅楼和商业综合体为主,通常楼层都不高。

  “合作也可以,找点靠谱的人。”

  陈大少下意识点头,眼神刚好从中环大夏楼顶挪开,瞥到下面,突然说,“其实有个特别靠谱的设计师,不光靠谱,还能替我们节省一大笔钱。但我去找,估计没用,你去,可能还有点戏。”

  “哦?”

  郭永坤诧异,心说什么时候在港城,我比你的面子还大了?

  “谁啊?”他问。

  “喏。”陈大少却没有直接回话,而是抬手指向一个地方。

  郭永坤定眼一瞧,显得有些不明所以。

  “中银?”

  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他对建筑业的情况并不了解,至少肯定没有现在执掌开元置地的陈大少了解。

  “没错,中银大厦。”陈大少点头道。“知道它是谁建的吗?”

  郭永坤摇头。

  “那可是位大师啊,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师。”

  郭永坤疑惑,主要陈大少的言行举止中充满敬仰之意,这种模样在他身上可不常见。

  他盯着中银大厦仔细瞅了瞅,感觉也没那么夸张啊,比中环大厦矮了不少,不知道有没有达到70层。

  至于造型嘛,有点意思,但还是那句话,没那么夸张。

  所幸陈大少很快解惑。

  手臂一摆,又指向另一个地方,问,“认识吧?”

  “汇丰大厦嘛。”

  郭永坤也没埋汰他,知道他话里有话。港城谁还不认识汇丰大厦?

  妥妥的地标性建筑。

  “对,汇丰大厦。你知道它花了多少钱建成吗?”

  郭永坤再次摇头,“不知道。”

  “52亿港币。”

  我去,那还真不少啊…郭永坤心想。

  “你看再看看中银大厦,知道它花了多少钱吗?”

  郭永坤眺目望去,先打量了一番汇丰大厦,又看了看中银大厦。在中银大厦面前,汇丰大厦就是个小弟弟。

  它应该只有40几层,50层都不到——所以刚才才感慨它造价好贵。

  如果它都花了52亿的话,那离这么近、都快有它两个高的中银大厦…100亿港币?

  不至于吧?

  咱们国家这么有钱?

  郭永坤有点被吓到,如果这里建摩天大楼成本这么高的话,哪怕是他,也得考虑考虑了,或许会将计划延后几年。

  “不会过百亿吧?”

  “没有,仅仅花了21亿港币。”

  郭永坤眼珠一瞪,这么便宜?

  中银大厦比汇丰大厦高出近一倍,造价反而还不到它的一半?

  偷工减料?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根本不可能。中银背后代表的是什么,是个人都知道。

  “有点意思吧。”陈大少笑问。

  郭永坤也不笨,知道他说这么多,最终的指向就是那位中银大厦背后、使他一脸敬仰的神秘设计师。

  “说说。”

  “这位设计师的名字叫贝聿明。”陈大少说到这里打量了一眼郭永坤的表情,不忘吐槽一句,“作为地产公司老板,你既然没听说过他…真是一种悲哀。”

  郭永坤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抬手示意他继续。

  “这位老爷子可牛到没边了,出自他手的建筑无一例外全是精品,我随便举几个吧。”

  陈大少掰着手指道:“美国丹佛的国家办公楼,美国波士顿的海港大厦以及肯尼迪图书馆,美国休斯敦的摩根大厦,再有首都京城1982年落成的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郭永坤诧异瞪大眼睛。

  这地方他知道呀,就在首都香山公园里面。

  一个系列的通体白色建筑,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很有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气息。

  里面有十八处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设计风格大气优美,别有一番韵味。

  他曾经还入住过。

  “对啊。”陈大少继续说,“喏,再就是同年落成的中银大厦,然后去年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啥?!”

  郭永坤一下给听懵了。

  “卢浮宫前面的那个金字塔也是他设计的?”

  “咦?这你都知道,它去年才落成的。”

  “那个、我也是经常看报纸的人好吗?”郭永坤赶紧圆了一下,差点露馅儿。

  不过这个设计师真是惊艳到他了,搞得他心里都生出敬仰之情。

  “牛吧?”陈大少很满意他的表情。“1986年的时候,他还被里根总统授予的自由奖章,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美国人?”

  “对。”

  这还有什么说的…哪怕是美国人,都必须承认他确实牛。

  郭永坤竖起一根大拇指,由衷道:“牛!”

  “所以啊,中银大厦才能以这么低廉的成本建起来。”陈大少颇为感慨地说,“要知道它那块地皮买到手就花了11亿港币。因此整栋70层的大楼,实际上只花了区区10亿。”

  10亿港币,70层大楼…而汇丰银行呢,40几层,花了52亿,也给它地皮减10亿多吧,那建筑成本也要接近40亿…

  这差距。

  郭永坤是真被震撼到了,“就因为一个设计师,能节约这么多钱?”

  “不然为什么叫大师呀?”

  陈大少解释道:“建筑业里面的技术深着呢,中银大厦整体结构上就与普通大楼完全不同,它使用的是垂直钢桁架结构作为主结构,放弃了普遍使用的柱和梁。整幢大厦只有四条大柱,最高层的部分也只有三条大柱,各大柱之间是巨型的斜柱。

  “而斜柱则令整体结构极为稳定,其他组件也因此减少,室内空间同样不需要任何柱来作辅助支撑。用钢铁量比正常情况减少了至少百分之三十,还减少了数百个接合点…”

无线电子书    逆流1977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