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设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书页
前一段     暂停     继续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零三章 文人骚客劝人方式

无线电子书    龙神异界维和记
🔊点这里听书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浏览器

  读完,那个看这封信的老者注入了一丝的战神之力,当注入战神力之后那份心闪烁着万般光芒,然后飞快的注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在没一个人的脑海中都出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当所有的人都得到修炼方法的时候全都跪在地上朝东方而拜,眼神中充满了崇敬之意。

  “龙神天尊大人,我有罪,我真的有罪…”六耳猕猴呆在完颜常兴身边一直在说这一句话。

  “浪子回头金不换呀,现在知道错了,悔改还是有机会的,好好做人吧,你以后跟着我吧,我以后能用的上你,等咱们这边事情解决完了咱们一起会华夏,看看现在的变化,再说了华夏现在可是灾难重重呀,”完颜常兴看着远方的路叹气说着。

  “呵呵…天尊大人,你看我现在还有什么尊严活下去,我害死了多少人,原本很多人可以在死后在转生的,也被我当成了修炼的工具,修炼的资源,我应该遭受天谴,我真的没有脸再活下去了,”六耳猕猴眼神中透漏着真诚和伤悲。

  “我说小石猴子,你现在把内心的那些邪恶都驱除了,你现在应该算是改头换面了,内心也完全规划为善良了,怎么还是这么想不开呢,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你还不知道嘛…”熊猫啃着竹子屁颠屁颠的说着。

  六耳猕猴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什么,此时他内心只是只求一死,希望他能用死来谢罪,去恕掉他犯下的滔天大罪,人性本来是善良,因为世俗间的而让自己堕落了,因为仇恨让自己变得凶残,他变成了一个恶魔,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那颗私欲之心所造成的。

  “哎,万物都是拥有自己的灵性,都是拥有善良的那一面,但是都是让自己意识的而是自己变得神不神魔不魔鬼不鬼的,往往是造化弄人,哎…”完颜常兴摇头说和。

  “我给你们讲几个故事吧,六耳猕猴你好好听听,听完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死的话我就不阻拦你了,我呢还是不希望你死了,你死了就不好玩了,真心的…”曼武手里拿了一柄绿幽幽的剑说着。

  “兄弟,他想死,想活那是他的事情,再说了,他自己做好的打算那还要别人说什么,死也不过是一种解脱嘛!”裁判者在边吹了声口哨说着。

  所有的人都看着曼武,让曼武有点不自然,但是从别人眼中他看到了只是无奈,他们就个人的号称是“荡九人组”,怪不得让人回想起这个名字。

  “有啥故事你就快点讲别磨磨唧唧的,我最讨厌别人磨磨唧唧的,还是个爷们不?快点,我的性子是有限度的,”六耳猕猴有点不耐烦的说着。

  完颜常兴眼神里放着光芒的看着魔剑等“这下我感觉六耳猕猴是死不了了,但是生死也是要看自己的…真的想死,会潜默移化的去做,”完颜常兴从祖炎炎看到了这些。

  太上感应经上讲: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他的意思就是: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就是这样: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告诉人们如果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随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恶必定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因此心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才以感应作为本篇的篇名。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是此一篇的总纲领,也是太上垂示训诲的宗旨所在。讲到圣贤之心,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避免灾祸而后才去断恶行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而若是积恶,则必定会祸延子孙;也就是易经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而且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来的意思,所谓自作还是自受啊!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这颗心是湛然清净,就如同虚空一样,那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坏事,就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所以太上开口便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啊!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故事着这样的: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练习心地功夫;他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是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练习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的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的念头都忘了,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经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太上感应经上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他的意思就是: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就是这样: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而报应则是就天理来讲的。要知道身体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体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绝对是丝毫不爽的。而造了善因,就必定会得到乐的果报;造了恶因,就必定会得到苦的果报,这些道理,圣人说得很详细,可惜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不相信这种道理,于是就背善向恶了;因为他看到现在做善事的人,有的命运却非常的坎坷;而做恶事的人,有的不但长寿,而且还富贵的很;而今生所遭受到的种种果报,也都不一样啊!于是就说:‘善恶不见得会有报应啊!因果也似乎不足以采信啊!这是因为没有智慧的愚人,他们不知道:这个世间没有活到几百岁的人,而上天也有没有立刻就结的案子,这个世间纯善纯恶的人既然是很少,那么可以为善可以为恶的机会也就最多了。因为念头会有转移,果报就应该要加以斟酌了。或是报在自己的身上,或是报在子孙的身上,或是报在现世,或是报在后世,或大或小、或快或慢,其中虽然会有变化迁移,但是丝毫都不会有错误的啊!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所以不要只看眼前,应该要看究竟!因为善恶的果报,必定是如影随形!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故事着这样的:清朝崇明地方,有位叫黄永爵的人,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岁;后来南洋有一条船遇到了大风,船快要翻了,黄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两黄金,买渔船前往搭救,总共救活十三条的人命。后来又遇到那位相士,这时相士看到黄永爵非常惊讶的说:‘黄先生,你满脸的阴骘纹,一定是积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会有儿子,而且你的儿子还会考上功名,你也会活到高寿啊!后来黄永爵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叫黄振凤,考中了康熙己未年会试的榜首,黄永爵也活到九十几岁,而且得到善终。由此可知,天道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人为什么不肯去恶为善呢?

  东岳庙有幅对联讲道:‘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人为什么要明知故犯,造下了无穷的痛苦呢?

  太上感应经上讲:是以天地他的意思就是: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在鉴察著;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

  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就是这样: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和城隍里社;另外又有举意司,专门记录人的起心动念的善恶,凡是这些,都是所谓的司过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爱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独知的地方,为善去恶;因而才有了司过之神,鉴察人们所犯的恶事,并且量度恶事的轻重,而除减人的寿命百日。所以说:‘人间的窃窃私语,在天听起来,就跟打雷一样的响啊!人若是在暗室中做了亏心的事情,是绝对逃不过神明如雷电般锐利的眼睛啊!诗经书经中也讲到:‘上帝日日夜夜都在鉴察著,世间每一个人身体语言心理所造作的行为啊!这就是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神之听之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我们心中独知的地方,自然就有鬼神,比自然界天地鬼神的鉴察还要严格,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道理啊!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二位天人跟随著,一位名叫同生,另一位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能够时常见到被跟随著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随的人,却是见不到天人。两位天人,也就是所谓的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天廿四小时都在记录著人的善恶言行,包括心理行为;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这两位天人随时随地都在鉴察记录,不要使自己的恶念持续不断啊!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故事着这样的:宋朝的光孝安禅师,在入定的当中,看见了两位僧人在讲话;最初的时候,有天神在旁拥护,并且还倾听他们的谈话;久而久之,天人就散去了。过了没多久,就有恶鬼在旁边吐口水骂他们,而且还用扫帚去扫他们两人走过的足迹;这是因为两位僧人开始的时候,在谈论佛法;接著就闲话家常,最后则是谈论名闻利养。须知出家人谈论世间的事情,尚且被鬼神讨厌、责怪;况且现在,世人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更有不止如此的啊!那么他们被鬼神的责备,又是当如何呢?想起来真是令人畏惧啊!

  太上感应经上讲: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他的意思就是: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的遭逢到忧愁灾难啊!

  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就是这样:从这一句,到算尽则死,都是在讲减除寿算的事。福善祸,这是造化必然的道理。人若是想要趋吉避凶,必定要改过迁善,那么它的关键,应该在于先治心;检点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不可以放逸随便,而堕入了邪恶的业网。

无线电子书    龙神异界维和记
上一章
书页
下一章